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考古新发现背后故事 无数遗址面临保护难题

兰亭书童 2010-07-14 热点透析 评论

    甘肃敦煌的悬泉置遗址入选1991年的十大考古新发现,这里出土的竹简被称为“悬泉汉简”。

    中国在从文物大国走向文物强国的路途中,如何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依然是绕不过去的难题。在刚刚揭晓的“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名单中,有几处考古发现,通过艰难的博弈,暂时取得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双赢,而在这“十大”之外,还有无数的考古遗址面临着如何保护的难题。无论谁给谁让路,说到底都涉及到如何维护文物遗产的尊严。

    考古新发现背后的故事

    浙江余杭茅山良渚遗址落选了2009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在考古界应该算是一个大新闻,毕竟在此之前,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是非常被看好的一项考古发现。

    与这则新闻相呼应的是另一条消息,在第二期的考古发掘完成之后,该遗址将于7月全部回填并交还给房地产开发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一幢幢高楼大厦将矗立在遗址之上。

    该遗址将何去何从?

    文化遗产并不是发展的“包袱”

    浙江茅山良渚遗址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临平镇,这是为配合余杭经济开发区建设而进行的一项考古。2009年7 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余杭江南水乡博物馆联合对茅山遗址进行了发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领队丁品说,目前第二期的挖掘已经接近尾声,最大的收获是揭露了一处聚落布局和结构比较清晰完整的良渚文化中晚期坡地型遗址的聚落形态。尤其是大面积的水稻田遗址的发现,规模大、遗迹种类丰富、性状比较清晰,在良渚文化中均属首次,对研究良渚文化时期的聚落形态以及中国东南地区稻作农业的起源及发展都很重要。

    考古人员在遗址上发现了连续的牛蹄印、河沟、堤岸、灌溉水渠和种子等遗迹,还有住宅、墓葬和造型精美而奇异的艺术品,无不说明着这里曾经达到的农业文明。

    “将这样的遗址进行回填并进行房地产开发,无论如何是令人不能接受的。”杭州大学教授、曾经主管过陕西省文物工作的历史学家孙达人先生忧虑地说,“国家的文物保护法有明确的规定,无论在哪里发现了重要的遗址,都应该立即停止建设,在对遗址进行了科学的研究之后再决定是否继续建设。这片遗址是属于国家的,我们不能因为已经将这块地卖给了房地产开发商,就放弃保护遗址了。杭州的房产企业很多,能够遇到如此遗址者绝对是命运的宠儿。文化遗产并不是发展的包袱,茅山遗址是无价的,保护好这样的遗址对于企业家来说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1 2 下一页  

Tags:遗址   考古   新发现   难题   无数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