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南京的书院最早宋朝出现 明道书院与今相似

兰亭书童 2010-07-26 热点透析 评论

    清凉山上的崇正书院,明朝南京第一个状元焦竑就是在这里进修的。

    高考虽然已经结束了,但考生们还要为选择什么学校、什么专业而烦恼。眼下正是各大院校开始招生的时间,而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出类拔萃的名校很多,也是很多学子慕名想来的地方。

    其实,南京不仅仅令今天的学子们慕名而来,在古时候,也有很多文人书生投奔到南京来读书,只是当时他们来读书的地方不叫大学,而叫做书院……

    南京的书院

    到宋朝才开始出现

    书院一说,最早的记载见于唐代,在一般人眼里,书院应该是求学读书的地方,在很多古装片里,我们也经常看到古代书院的身影,比如电视剧《少年包青天》中,少年包拯和他的谋士公孙策都是在书院读书的,那个书院就如同现在的学校。

    但是书院在一开始并不是学校,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说,书院最初是源自于私人治学的书斋和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民间书院是来自古代读书人个人的书斋,与书斋不同的是它向社会开放,从而成为公众活动的场所,儒生、道士、和尚等人都可以出入其间。正因为这一服务公众的性能,后来绝大多数书院都成为读书治学、开引士民的教学机构,这也是后人所津津乐道的。

    书院除了来自民间,还有另外一个源头,就是官方。比如唐玄宗时期的丽正书院、集贤殿书院,就是朝廷整理图书典籍的地方,专门掌管抄书、校书、修书、藏书工作。

    正因为书院有这两个来源和传统,使得书院有了后来的发展和变迁。

    南京的书院最早出现在宋朝时期。因为唐朝还只是书院的发端时期,这时候的书院还很少,根据邓洪波教授曾经研究的数据统计,在唐五代时期342年的历史中,见诸文献记载的书院只有70所,年平均数只有0.2所多一点。

    一直到宋朝开始,书院才开始兴旺发达起来。北宋初期,新政权刚刚建立,很多地方还没有来得及统一,统治者忙着南征北讨,无心于文教,官办的学校没有任何发展,只勉强维持了国子监和太学,地方教育制度始终没有恢复,于是一些有责任感的士人就自觉地分担起培养人才、发展教育的职责,而他们的做法就是沿袭前代的做法,聚书山林、建院讲学。所以书院一下活跃起来,南京的书院也在此氛围下开展了起来。

    南京最早书院

    被列入天下四大书院

    在宋朝的南京书院中,最有名的就是茅山书院。

    茅山书院被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列为宋初四大书院之一,他在《石鼓山记》中这样写道:“天下有书院四:徂徕、金山、岳麓、石鼓……”其中金山就是今天的茅山,当时这里属于南京江宁府所辖。

    但这个说法很快引起了很多争议,比如朱熹修复好白鹿洞书院后,请有“东南三贤”之称的理学大师吕祖谦作《白鹿洞书院记》,吕祖谦在文章中就把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和睢阳书院列为天下四大书院,茅山书院已经不在其列。不过再后来又出现了六大书院、八大书院等说法,茅山书院有时也列入其中。

    不管怎么说,茅山书院在当时还是有一定地位的,可能因为茅山书院存在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才会出现争议。

    邓洪波告诉记者,茅山书院是由宋初处士侯遗(字仲逸)创建的,当时办学经费是由书院自筹自支,这种情况一直维持了十多年,影响有限。但随后发生的皇帝赐田事件,真正使它声名远播。

    北宋早期,政府因为无力兴办官学,于是大力支持刚兴起的书院。在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到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60多年的时间内,朝廷接连不断地通过赐田、赐额、赐书、召见山长(校长)、封官嘉奖等一系列措施对书院加以褒扬,赐田给江宁茅山书院就在这时发生。那是在1024年,江宁知府王随奏请赐田三顷给茅山书院,以田租作为书院的日常开支费用。当时朝廷与地方之间往往皇车来往不绝,在一次次赏赐褒奖之后,书院不仅获得书、田等,办学条件也得到改善,其名声、影响等无形资产更是无法估量。

    可惜这么一座皇帝给做过广告的书院,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在侯遗死后,书院就人去楼空,渐渐荒废。不久,书院也被旁边的崇禧道观所占,直到南宋端平年间,书院又迁到别的地方重建,但办学时间都不长。

 

   1 2 下一页  

Tags:书院   明道   宋朝   南京   最早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