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世遗中心亚太部主任:中国在申遗中受益匪浅

兰亭书童 2010-08-02 热点透析 评论

  新华网巴黎7月31日专电专访:中国在申遗中受益匪浅——访世遗中心亚太部项目主任景峰

  记者 李学梅

  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7月25日至8月3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会议期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审议包括中国两处在内的近40个世界遗产申报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项目主任景峰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申遗激发了世界各国的热情,中国在申遗中加强了对遗产的保护,受益匪浅。

  在20多年的遗产保护与管理工作中,景峰见证了全球愈演愈烈的“遗产热”。他认为,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利益。比如申遗成功可促进旅游发展,也有一些国家将其视为对自身文化特性的一种认同。但是遗产名录为中国遗产保护作出的贡献却是实实在在的。

  他说:“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至今,申遗推动了中国《文物保护法》的修订,促进了对如长城等遗产的保护,有关部门具体制订了详细的保护条例。此外,中国还就文化遗产保护制订了《中国准则》,借鉴了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在中国,总而言之,无论从遗产保护的思路、政策的出台,还是普通民众的意识,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现在中国也有了自己的“文化遗产日”,这一创意2006年起实行,已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

  景峰说:“申遗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我们将遗产列入名录,是希望更好保护这些人类共同财富,并将其完好传给子孙后代。遗产列入名录,决不能马放南山。应该想想,申报目的是一时的急功近利,还是希望加强对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呢?”

  他告诉记者,世遗委员会除了每年开会审议各国申遗项目,秘书处还有一项重任就是审议名录上遗产地的保护情况。比如本届巴西利亚年会有147处遗产要接受专家评议,其中部分名列濒危遗产。

  景峰说:“将遗产列入濒危名单就好像给相关国家亮了‘黄牌’,也许会令人不快,但从遗产的保护或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却是幸事。”

  他说,近年来,教科文组织将两处遗产除名。其中包括德国著名文化景观德累斯顿易北河谷。在这18公里长的易北河沿岸,可以看到18世纪至19世纪的宏伟建筑。但当地一个现代化桥梁工程破坏景观,遗产列入濒危名单后情况也未改善,遂被除名。

  景峰介绍,作为政府间机构,教科文组织负责全面管理和协调申遗工作,但并不直接介入遗产评估,这一任务由专业机构完成。其中文化遗产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负责评估,自然遗产则属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范畴。它们都是非政府组织,拥有遍布世界各地的专家网络。每年遗产中心会与两家机构签约和下达“任务”,由其派专家赴申遗地考察并提交报告。这一机制避免了少数官员、专家对申遗的垄断。

  据他介绍,专家考察之后会对遗产地提出四类意见:建议列入、补充材料、推迟审议和不予列入。“建议列入”和“不予列入”不用说了。“补充材料”是说遗产的价值得到认定,但尚需采取进一步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推迟审议”是指遗产价值尚不清楚,希望在教科文组织和专家机构的帮助下完善申请的内容。

  本届巴西利亚年会有来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87个缔约国和地区的约800名代表参加。会议讨论4个和中国有关的议题。其中,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于7月31日得到世遗委员会批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自然遗产的“中国丹霞”项目将于大会晚些时候接受审议。其余议题涉及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的边界细化和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相关评估。

世遗中心亚太部主任:中国在申遗中受益匪浅

Tags:受益匪浅   中国   亚太   主任   世遗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