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敦煌曾经的辉煌 玉门关见证最初繁华

兰亭书童 2010-08-16 热点透析 评论

    灼热的沙漠中,一棵草就意味着生命的延续,曾经在千百年前,绿洲就是一切,有水源的地方就是城市,在丝绸之路上,这些绿洲成了通往西域的地标,史书称敦煌是“华戎所交一大都会”,西域胡商与中原汉族商客在这里从事中原的丝绸和瓷器、西域的珍宝、北方的驼、马与当地粮食的交易。敦煌的历史从这里开始,走向辉煌,在敦煌博物馆馆长的陪同下,丝绸之路复兴之旅考察团在敦煌的各个遗产点寻找丝绸之路曾经的辉煌。

    玉门关见证最初繁华

    玉门关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它记录着从丝绸之路开辟之初,敦煌从一个游牧之地,变成了一个繁荣一时的大都市。霍去病领命抗击匈奴,敦煌从此成为大汉版块的一员。按照文献的记载,玉门关设为酒泉玉门都尉之后,迅速成为丝绸之路上的第一要道。为确保丝绸之路安全与畅通,大约公元前121年——107年间,汉武帝下令修建了“两关”,即:阳关、玉门关。而在那时,玉门关前方是平坦的戈壁,使它成为了商贾和外交使节的重要通道。

    前往玉门关的路上依稀可见当时的美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在前方不断出现,车队仿佛开往绿洲和湖面,待行到近处,才发现是沙漠开的玩笑,远处的阿尔金山顶,雪峰在阳光里闪烁,除了酷热和干涸的沙漠,过去的玉门关应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站在玉门关遗址,看着蓝天下的小方盘城,它的前方是一块沙漠中难得的湿地,据说这里以前是一个湖泊,士兵商旅用船运输粮食和必需品,而现在随着沙漠化的一步步逼近,这里已经只剩下两汪浅浅的沼泽地。

    2000多年前,这里是西域通往敦煌的沙漠上唯一的大型补给站,所以它的地位在当时相当重要,汉长城也在这里延续开来,强大的汉朝抓住沙漠中这块肥沃的绿洲,将西域来客也攥在了手中。于是敦煌从此迎来他的辉煌。

    2000年前的关税

    我们在正午最灼热的阳光中来到沙漠中,避开游客寻找消失的文明,敦煌博物馆的馆长站在烫脚的沙子上带我们寻找汉长城以及玉门关屯粮所等地,这些散落在沙漠中的遗迹只是简单地围上栏杆,立个简单的石碑,没有专家指引,几乎没有可能找到。

    汉长城是由芦苇和沙土加上米浆等筑成高墙,李馆长介绍,在当时,汉朝用两种手段来管理丝绸之路上的来客。如果是商贾,汉朝政府就发给他们“身份证”,将他们分成很多等级,不同的等级出城的时间都有所不同,普通商贾只能在正午出关,时间短暂。另外,汉代最重要的是在此时对商客征收关税,大约是商品比例的4%左右征取,这笔费用全由当地政府收取并用于边防建设和管理中。为了进一步管理西域商客,汉朝政府还每40公里设一个大型驿站,为商客服务的同时在沙漠中控制商客的动向,限制商客的补给即掌握了他们的动向,当时汉朝的手段不能不让人佩服。

    300年后退出历史舞台

    而对于不速之客,国力强盛的汉朝则广筑长城,当时的敦煌烽火台和其他地方5里一哨的形式不同,它设卡的标准有三条,第一条就是要有水源,第二是适合人居,第三才是视野开阔。可见当时掌握水源的重要性。我们在沙漠中还看到2000年前的狼烟。传说中狼烟是由狼粪制成,可是在敦煌沙漠中,2000多年前留下的烽火台燃料为狼烟正名,原来所谓的狼烟不过是芦苇和红柳加上土浆,按照一定规格塑成的大方块而已。没有那么神秘。

    热闹非凡的敦煌玉门关并没有一直延续他的辉煌,300年后,玉门关迁址,从此完成使命的它在风沙中慢慢沉寂,但是由它带来的敦煌辉煌却一直延续着,通往丝绸之路的线路也随着朝代和地理环境的变化,在上千年的时间里,调整和变化着。

 

    

Tags:玉门关   敦煌   见证   繁华   最初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