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佛寺不足4平米 使用大约400年

兰亭书童 2010-08-23 热点透析 评论

佛寺面积不足4平米 但是用了400年

    新华网新疆和田8月22日专电(记者 毛咏、郭燕、张鸿墀)“别看这个佛寺面积不足4平方米,但它曾经沿用400年之久。”已经76岁高龄,正在新疆和田策勒县考察达玛沟托普鲁克墩1号佛寺遗址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泓说。

    “这个佛寺可能先有佛(佛像),后有寺,佛寺主尊肩宽腰细,衣纹下垂,成阶梯状,佛衣盖着脚,趺坐莲台比较小,后期莲花台都是比较大的,这都是早期佛像的特点,保持着从印度传入西域的影响和风格。从它的整体、形态分析,这尊主佛应是中原北朝晚期至隋的作品。”

    “但从佛寺四壁壁画风格来说,他们不是同一时期完成的。而且主尊佛像显得较大,与整个佛寺不太协调。”杨泓说,“我的判断是有可能是先有主佛,而同时期的佛寺可能坍塌或破损,重又修建的佛寺。”

    主持佛寺遗址发掘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博士说:“佛寺北壁中央坐佛塑像佛像背光、袈裟式样和衣纹走势表现出典型的犍陀罗雕塑艺术特征。佛身肩宽,胸平、腰细,衣服为通肩式,湿衣贴身,身体轮廓分明,和中亚地区的泥塑像有渊源关系,即所谓的‘阿姆河流派’,与塔吉克斯坦阿迪吉纳遗址(Adjina-tepe)发现的相关文物很接近;阶台式的衣褶流行时代为公元5世纪—6世纪;由覆莲台和束腰须弥座构成的佛座远小于坐像,这种坐佛像与佛座是典型的西域佛教艺术风格,延续使用时间很长。根据以上因素推断,1号佛寺坐佛造像年代有可能在6世纪—7世纪。”

    “而且,我们从塑像颈部破损处取得芦苇作为碳十四(C14)测年样本,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测年试验室测定塑像年代为1424正负27年(即误差范围),即相当于公元526年正负27年;树轮校正年代为公元618年-656年,综合分析,达玛沟托普鲁克墩1号佛寺坐佛塑像建造的年代可能为公元6世纪—7世纪。”巫新华博士说。

    巫新华博士研究认为:佛寺壁画中人物形态圆润丰满,为典型的中、晚唐时期特点。仅从此点着眼,壁画绘制年代很可能晚于塑像年代相当长一个时期。根据考古发掘现场情况,佛寺有的壁画可以看出下面有一次白描的起稿线,墙壁没有二次抹泥重新绘画的迹象。

    “托普鲁克墩佛寺壁画如果不存在全面铲除重新绘制的可能,则使用时间相当之长。因此佛寺应当是一次建成直到被毁。”巫新华博士说。

    这个原本隐藏在一个红柳包中的“达玛沟托普鲁克墩1号佛寺”属于方形像殿佛寺,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目前所发现中古时期的最小佛殿,正因为它的小,它能完全被红柳包包裹掩藏,当他重现天日时,成为中国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迄今所发现佛寺中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佛堂建筑形式佛殿。”巫新华博士说。

佛寺不足4平米 使用大约400年

Tags:佛寺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