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瓷片上的中非交流史 中肯合作考古发掘

兰亭书童 2010-08-24 热点透析 评论

墓碑上镶嵌有中国瓷盘

马林迪城北一处墓地上,圆柱形墓碑上镶嵌有中国瓷盘 资料图片

  新华社肯尼亚马林迪8月22日专电(记者 王雅楠、王璐)曾有学者说过,“东非是中国瓷器的仓储”。肯尼亚、索马里及坦桑尼亚沿海多处遗址出土的中国瓷器残片使东非沿海获得了“瓷器海岸”的美誉,也证明了中非两地交往的源远流长。位于肯尼亚东南部海滨的中肯合作陆上考古项目马林迪遗址点发掘区,刚出土了数十片中国宋元明三朝时期的瓷片,记者近日来到这里进行采访。

  中国古代瓷器外销至东非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9世纪,随后这种贸易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在肯尼亚沿海地区古代遗址出土的9世纪长沙窑瓷器及后来的越窑、龙泉窑青瓷都足以证明这一点。15世纪末,葡萄牙人达·伽马率领船队绕过好望角在马林迪附近登陆。从此,这里成为葡萄牙殖民者东进的基地,也成为此后东西方瓷器贸易的一个中转地和目的地,见证了中国古代以瓷器为主导的海上对外贸易的兴衰。

  在肯尼亚拉穆群岛流传着一则颇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相传很久以前,一艘船在拉穆群岛外侧触礁沉没,船上的船员游到岛上,当地人帮助并接纳了他们。后来,他们与当地人结婚生子,定居下来。现在,当地部分村民仍称自己是中国人后裔,更有人大胆猜测他们可能是郑和下西洋时期其部下的后裔。

  缘于这些文献与传说,根据2005年中肯签订的合作考古协议,在中国商务部全资资助下,中肯合作考古项目于今年8月在肯尼亚马林迪市及周边地区开始实施,以寻找最早的马林迪城所在地,并探讨历史上马林迪王国与中国的关系。

  根据考古计划,由中国北京大学派出的9人考古队与肯尼亚国家博物馆派出的6人考古队组成了中肯联合陆上考古队,分3次对马林迪地区的曼布鲁伊遗址、卡蒂布清真寺遗址和马林迪老城3个遗址点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

  本次考古项目负责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介绍说,截至本月16日,本次考古工作已开挖探方、探沟35个,实际发掘面积接近600平方米,发掘工作已清理出一批有研究价值的古代遗存,出土遗物最早为9世纪,而对古代马林迪城有最早记载的中国文献目前就可追溯到这一时期,即唐代。

瓷片上的中非交流史 中肯合作考古发掘

   1 2 下一页  

Tags:中非   瓷片   中肯   考古   发掘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