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赞皇南马遗址发掘结束 印证先商发祥石家庄

兰亭书童 2010-08-31 热点透析 评论

    

    ■赞皇先商遗址灰坑发掘现场

    有关专家称,大量出土的陶器、骨器为印证商祖先起源于石家庄地区再添新证据。

    现场

    发掘区内出土万余件遗物

    昨日,记者驱车至赞皇南马村,只见位于村东的南水北调工地附近呈南北向整齐排列着两列考古探方。负责本次考古的领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徐海峰透露,“今年4月起省文研所、石家庄市文物局等组成的考古队进驻这里,发掘了2000平方米,共80个探方,目前田野考古基本结束,正在进行资料整理。根据出土器物判断,这一带是距今3500或3600年到4000年间的先商遗址。”

    记者发现很多探方内有圆形或不规则长方形的坑。“这些是先商时期的地穴,初步推断人们在这里储藏物品,也可能有人类居住过,当时有的人们还生活在半地穴式的房屋中。”徐海峰说,“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发掘出土的陶片有上万件,目前复原了30多件陶器,还出土了石铲、石镰、骨锥、骨簪等小型器物200多件。”

    发掘

    还原陶器再现“迁徙痕迹”

    昨日,记者在该考古队驻地参观了出土还原的遗物——典型的先商器物鬲、敦实的蛋形瓮、小巧的盆和罐等。

    在诸多还原的陶器中,记者看到一个貌似中式茶壶一部分的残片,黑色、褐色相间的陶片上印有三角图案及圆点等装饰纹路。徐海峰说:“这叫斝,是一种饮器,完整的斝在底部还有三个足,是古人饮酒或喝水的器具,这在河北的先商遗址发掘中比较罕见。”

    “鸭蛋形瓮的形状及鬲的主体都要比商代时期使用的同类器物更加浑圆,这与太行山西部、山西一带的同期出土物品很相似,体现了商族人自太行山西麓逐渐向南迁徙中保留了部分原来的痕迹。”徐海峰说。

    意义

    印证商祖先发祥石家庄

    据介绍,商文明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中承上启下,地位非常重要,然而关于商人的发祥地究竟在哪里依然存有争议。目前有学术权威认为商族始祖契的居住地就在河北平山一带。

    今年5月上旬,“石家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出土器物最多的先商遗址”在鹿泉北胡庄展开发掘,引发了省会市民的广泛关注。徐海峰称,南马村先商遗址属于滹沱河流域产生文明的一部分,与鹿泉的北胡庄遗址应该属于同一个文化圈,它为研究商人的起源提供了新证据。

    记者发现,遗址内出土的器物要比北胡庄遗址内出土的器物增加了更多的装饰花纹,很多都进行了磨光处理。“这表明南马遗址属于先商的晚期,比北胡庄遗址略晚,陶制品加工技艺更加成熟。”徐海锋说,“南马遗址在北胡庄遗址的东南方向,这也印证商人在发展、迁徙中沿滹沱河自太行山向东逐水草而居,并逐渐向南发展,后来逐渐发展到邯郸漳河一带。”

 

    

Tags:赞皇   石家庄   发祥   印证   遗址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