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章太炎鄙夷康门弟子屎克螂 夜读正酣遭黄侃撒尿

兰亭书童 2010-09-03 热点透析 评论

    在同时代学人中,章太炎(1869—1936)是最难定位的一个。时人多称赞章太炎的学问,章太炎十分不满,自认为政治胜于学术。他的弟子周作人在《谢本师》里就说,先生“自己以为政治是其专长,学问文艺只是失意时的消遣”。

    1869年,章太炎出生于浙江余杭的书香门第,祖父为他留下了5000多卷藏书。到他父亲时,家势开始衰微,因此更加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为此还立下《家训》,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要求子女们不得对清廷卑躬相事;二是希望子女们精研经史,而不是专心于词章、书画等。这两条家训,成为了章太炎日后走向革命道路、精研学问的人生起点。

    与民国政治人物分分合合

    父亲死后,22岁的章太炎遵照父亲遗命,来到杭州的诂经精舍求学。在此期间,他撰写了两部足以显现他学术功力的著作——《膏兰室札记》和《春秋左氏读》。《春秋左氏读》书成后,章太炎很自负地宣称,如果刘逢禄看了这本书,只能是爬着逃走,刘逢禄是比章太炎的老师俞樾还长一辈的清代经学大师,曾著有《左氏春秋考证》。

    1897年春天,在诂经精舍苦学8年之后,章太炎来到上海,此时他经学研究已小有成就。此次抵沪,是受时务报的邀请,前往担任撰述,参与维新变法大业。章太炎一到时务报馆,就受到时任主笔梁启超等的热烈欢迎。章太炎不负众望,很快写出《论亚洲宜自为唇齿》等文章。

    在时务报期间,章太炎对梁启超等康门弟子尊康有为为“圣人”的做法充满鄙夷,说“这群康门弟子好比一群屎克螂在推滚粪球”。每次与梁启超等人论学时,都水火不相容。双方矛盾不断升级,最后竟发生了一场群殴事件。经此事件,倔强的章太炎愤然离开时务报。

    1898年,章太炎被张之洞招入帐下。章太炎以为可以通过张之洞实现自己“依靠汉族督抚改变现状”的念头,但没想到张之洞只是利用他打压维新派。最后,章太炎失望离去。

    在民国政坛上,与章太炎理想最为接近的当数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章太炎与孙中山相识是在1899年第一次流亡日本期间。那次见面,章太炎被孙中山“当今中国不流血就不能推翻满清王朝”的议论深深打动,连连叫好,称其“卓识”。

    1902年,章太炎回到了国内,接受蔡元培的邀请,参加中国教育会。教学之余,两人经常带领学生演说,公开宣传革命;还一同在《苏报》上撰文宣传排满。正当章太炎在革命浪潮中充分施展才华的时候,震惊中外的“《苏报》案”发生了,这是清朝末年最大的一起文字狱案。1903年6月30日,章太炎被捕。

    “《苏报》案”案发前,蔡元培等人闻风相继逃往外地。只有章太炎照常去报社上班,邹容劝他暂避风头,他只是笑笑说:“小事扰扰。”“革命必流血,吾之被清政府查拿,今为第七次矣。”当几个凶狠的巡捕叫嚣着冲进来,一个小头领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拘票,高声念着章太炎等人的名字时,章太炎忽地起身,进前一步,指着自己的鼻子高声说:“其他人都不在,要拿章太炎,就是我!”其风范直追“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从此历经3年牢狱之灾。

    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后,章太炎异常兴奋,提出“革命军起,革命党消”的口号,提议由黎元洪和黄兴分别担任元帅和副元帅。当时孙中山不在国内,归国后立即对章太炎进行了批判,双方成见日益加深。

章太炎鄙夷康门弟子屎克螂 夜读正酣遭黄侃撒尿

   1 2 3 下一页  

Tags:章太炎   撒尿   鄙夷   弟子   正酣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