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视草木砖石为艺术品,是一种敬畏和尊重

兰亭书童 2010-09-07 热点透析 评论

广州市市长万庆良9月5日检查新城市中轴线广场等项目建设推进情况时要求,新中轴线的每一栋建筑、广场的每一片园林绿化,都是一件文化作品,都要当做艺术品来对待,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要渗透广州厚重的文化因素。同时,要体现广州千年商都、时尚之都、活力之都的综合品位与良好形象。

不夸张地说,此番城市建设“艺术品化”论,颇有新鲜感。通过有形的载体蕴涵和体现广州两千多年文化古城品质的思路明确下来,不免使人期待在这一理念的支撑之下,横空出世的新中轴线成为一条艺术长廊,展示出与众不同的形象。果真如此,当是城市之大幸事。

没有文化因子不足以成艺术品,没有精巧之功也雕琢不出艺术品。推而论之,城市建设“艺术品化”,既包括融入文化元素,又包括城市建设、管理手段的精细化因子。广州藉亚运契机,大规模整新道路、“穿衣戴帽”、改造旧城区、绿化美化、拆迁城中村、整治河涌等等,使广州几近脱胎换骨,达成“大变”初衷。这是不容置疑的现实。

“艺术品化”论所以值得期待,无疑在于城市建设的“艺术味”仍然有欠缺。譬如,十几栋东山小洋楼因政府部门“考虑不周” 被拆除,“五大侨园”之一的隅园遭破坏;广州大道绿化工程继去年“天价石”及毛杜鹃等树木成片枯死被质疑之后,近日又曝美人蕉被连片拔出再改种低矮灌木……这些大大小小的事件,暴露的正是保护历史文化意识缺失,或是建设规划粗糙草率,还有职能部门的失职甚至渎职。往事已矣,公众惟愿接下来勿重蹈覆辙。

城市,以文化论输赢。曾记得,广州市一位前任主要领导感叹“到很多地方看我们的城市,感觉就是到了一个乡镇”。我理解,这其中既有城市管理存在不少乱象之因,也有城市文化味不足之故。令人欣赏的是,提出将城市的草木砖石当做艺术品来对待,既是对历史的敬畏,也是对人民的尊重。因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胎记与发展源泉,在任何年代都不应被忽略甚至磨灭。只要敬重并致力于弘扬城市固有的特色文化,同时接纳现代文化元素,营造隽永的文化味,城市的魅力才会永久不衰。

稍冷静些看,城市建设“艺术品化”,期待归期待,现实归现实。“并不是唱歌跳舞、文学绘画才是文化”。类似的道理很浅显,但要官员们的意识和行动中将草木砖石当成城市形象的艺术品来对待、雕琢,并非说说这么简单。这其中,既要摒弃漠视城市历史文化的观点,又要从每一项工程做起。尤其是,能否一开始就将每一项工程都当艺术品精雕细琢,关键在于必须避免城市建设中不同程度存在的急功近利的“近视症”,不能将工程仅仅当做“政绩工程”、“ 面子工程”,而更要有意识地提升工程的文化内涵。因而,广州建设项目能否真的“艺术品化”,且看被寄予厚望的新中轴线。

 

 

 

Tags:是一种   砖石   敬畏   草木   艺术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