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精美湘绣作品 资料图片
精美湘绣作品 资料图片
新华网长沙10月13日电(记者 帅才、明星)银针为笔,丝线如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的11位男孩子,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传承人刘爱云的指点下,穿针引线、上绷分线。不多时,一幅清新淡雅的荷叶竹枝图便跃然绣屏之上。
位列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曾被国际人士称为“魔术般的艺术”,辉煌一时,过去一般都由心灵手巧的湘女绣制而成。如今,精美绝伦的绣品已不止是女人的专利,湖南工艺美院湘绣专业2010年招收了11名男学生,他们被外界亲切地称为“绣哥”。
年逾70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唯一传承人刘爱云是这些90后“绣哥”的指导老师。她说:“湘绣保护首先要传承,没有传承就没有保护,要做到湘绣经典不能失传。”
谈起11位男徒弟的表现,刘爱云笑呵呵地说:“湖南之前没有男人从事绣师这个职业,11位绣哥对湘绣行业很有意义,开了湖南首次招收男绣师的先河,女孩子能干的活男孩子同样能干,我认为还能干得更好。”
湘绣大专班的90后“绣哥”胡特说:“选择湘绣专业是因为热爱湘绣,接触湘绣让我激动。高中同学不理解我,嘲笑我大男人绣什么花,我会跟他们解释,湘绣不仅仅是绣花,它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些顶尖服装设计师、厨艺师都是男性,可能男性比女性在刺绣和设计能力方面更有潜能啊。”
16岁的何高翔来自洞庭湖畔的益阳市农村,是湘绣中专班的一名新生。他学习过三年美术,有良好的美术基础,在素描课上,他画的人物头像与水果明显要比同班同学成熟。
何高翔腼腆地笑着说:“我觉得现在的学习、生活都很充实,课程很有意思,我最喜欢的是绘画与英语。”
这11名“绣哥”不只要学习湘绣技术,还要学习素描、油画、国画、色彩、湘绣历史与文化、形体课程。负责教他们湘绣技术的李红玉老师告诉记者,学习绘画与色理是给他们以后进行湘绣设计、构图打基础。
湘绣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楚绣和汉绣,在清代形成独有风格。它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润色”,融传统绘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等艺术元素为一体,是中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湘绣行业开始走下坡路。湘绣人才老化问题日益严重,新人接不上班,湘绣陷入青黄不接的困境。
湖南工艺美院湘绣设计与工业专业主任唐利群告诉记者,从2006年开始,湘绣设计与工业专业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培养湘绣接班人,接到企业订单后按照市场需求招生,现开设2个大专班和1个中专班,学员毕业后可以去湘绣研究所、湘绣城、民营湘绣企业这些“下订单”的单位上班。
唐利群说:“我认为湘绣保护的关键是人才培养,现在湘绣从业人员老化严重,年轻的湘绣人才进入湘绣产业,为湘绣文化传承保护提供了人才储备。”
“我希望他们以后成为男大师。”90后“绣哥”们对湘绣的热爱让刘爱云很感动。她说:“年轻人要做湘绣接班人,就要热爱湘绣,有远大的理想,有耐心细心,能坐得住,动脑经,肯创新。希望“绣哥”们能做一专多能的湘绣人,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使湘绣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