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谁在纪念圆明园?不以仇恨而以良知的名义

兰亭书童 2010-10-19 热点透析 评论

    1860年10月18日,一把大火吞噬了一座精美绝伦的宫殿。

    2010年10月18日,一场冷雨笼罩着废墟上的残垣断壁。

    整整150年,大火早已熄灭,灰烬可以消散,但英法联军的历史之罪以及中华民族的历史之辱,却是冷雨冲刷不尽的。

    如同圆明园正觉寺山门广场“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纪念石”上的四个大字——“不能忘记”,也像18日晚“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主题晚会”的主题歌——《不能忘却的纪念》。

    谁在纪念——不是以仇恨而是以良知的名义

    历史无法更改,但历史必须正视。

    18日下午,《1860:圆明园大劫难》的作者、法国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和《追寻失落的圆明园》的作者、中国历史学家汪荣祖共话万园之园的兴衰历程。

    布立赛称赞“这是一场富有勇气的纪念活动”,他希望自己的书能够增强“记忆责任”,并再次呼吁流失海外的圆明园文物无条件归还中国。

    据布立赛介绍,多数法国读者对这段历史不再回避。“我收到了很多读者来信,特别是当年当事人后代的来信,他们还把祖辈的日记和收藏拿给我看,对祖辈们在中国所干的那些不光彩的事情感到羞愧。”

    正视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布立赛认为,对圆明园来说,最重要的是历史事实。对待历史,我们可以宽恕,但不可忘却。

    作为一位严肃的历史学家,布立赛说,圆明园劫难的罪魁祸首是英国人,法国人可以算是随从。但对待历史问题,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态度很不一样。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曾专门为《1860:圆明园大劫难》的出版写信祝贺,而且法国人对劫掠圆明园的行为感觉很羞愧,但英国人却认为一切都是战争的法则,没有丝毫愧疚之情。

    “可能很多英国人都不了解真相,希望将来有一天《1860:圆明园大劫难》能在英国出版,让更多的人知道真实的历史。”

    去年2月,佳士得不顾中国人的强烈反对,强行拍卖圆明园铜兽首。据悉,在拍卖会前夕,布立赛曾到现场宣讲真相,甚至写信给法国总统萨科齐,希望他能代表法国政府将兽首铜像买下送还中国。

    新西兰友好人士玛丽·鲍灵是英军后裔,今天,她带着一对瓷瓶来到中国。“不是我家的东西必须归还。”

    两天前的16日,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半身雕像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揭幕。雕像底座上用中法文字表达了“永久呼唤文明与和平的尊重,永久纪念人类的正义与良心”的愿望。雕像南侧的书型石雕上镌刻着雨果强烈谴责圆明园暴行的《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在地球上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神奇的世界,这个世界就叫做夏宫……这个神奇的世界现在已经不见了。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我相信,总有这样的一天——这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

    雕像由法中友协联合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法国东方华人协会共同捐赠。

 

书画频道精彩推荐

资讯 图片 展讯

 轶闻 收藏 博客

丰满到离谱的女星

各国影坛的第一美女

 

当红明星最囧蜡像

性感女神梦露的香艳玉照

印度第一美女 

好莱坞巨星文艺复兴范儿

 

·

杨贵妃为何没成为皇后  · 众女星扮武则天写真 香艳PK

·

 古代皇后洞房花烛夜的礼仪  · 因祸得福的宋朝皇后

·

香妃究竟美到什么程度  · 苏轼和他的五位红颜知己

·

孝庄皇后:绯闻中的真女子  · 杨贵妃扮演者的惊艳造型
 · 民国最潮最有范儿的闺秀  ·  红楼梦的三大经典欲望
 ·

高清 神秘的古埃及壁画

 · 

徐悲鸿爱情里的“美丽悬念”

 ·

 马未都:巨富中死去是耻辱

 ·

梅兰芳给孟小冬多少分手费 

 ·

美女才情:周慧敏的画

 ·

清《红楼梦图》凸碧堂赏月 

 · 

金庸笔下绝色美女大比拼

 ·

赫本:难以抗拒的艺术诱惑

 ·

徐悲鸿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

情爱:罗塞蒂沉缅病态爱情

 ·

没人敢娶林黛玉(图)

 ·

千古第一情人贾宝玉的悲剧  

 ·

宝钗心多 熙凤适合做老婆

 ·

谁给努尔哈赤戴“绿帽子”  

 ·

唐玄宗宫女四万 帝王的德性

 ·

秋日诗画 历代咏秋名诗

 ·

十大好色文人上官婉儿同性恋

 ·

令曹操最钟爱的女子

 · 古代后妃后宫争宠秘诀

Tags:圆明园   良知   谁在   不以   而以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