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敖包文化 资料图片
新华网乌兰巴托10月24日专电(记者 石永春)蒙古国汉学家、蒙古国立大学教授那仁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敖包在蒙古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产生与蒙古民族的游牧文化有很大的关系,现代很多蒙古人依然祭祀敖包。
敖包是蒙古民族文化的代表形式之一,世代传承。在蒙古国人的心中,敖包象征着神圣与美好。那仁教授说,关于敖包的起源众说纷纭,诸如“草原路标”、“祭奠神坛”等等。
在蒙古国,常常可以见到大大小小的石堆,石堆上插着树枝,上面缠绕着五颜六色的哈达,这就是敖包。敖包形状多为圆锥体,高的十多米,矮的一米多。从远处看,就像一座座尖塔,傲视苍穹。每个敖包还有自己的名称,通常以所在地命名。各地都有大小不同的敖包,数目亦不相等,多数是单独一个,也有数个敖包组成的敖包群。当地人遇到敖包,都会按民族习俗顺时针绕行三周,同时在心中许愿,并在敖包上添加几块石头,以求心想事成。
敖包早期只供祭山神,后扩展为祭祀天神、河神、雨神等多种“自然神灵”。直至现在,敖包在蒙古国人生活中仍不可缺少。每逢节日,人们都会到附近的敖包祭拜,祈求家庭和睦、事业顺利、牛羊肥壮等。
现在蒙古国领导人每当谈到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时常说的一句话是:“不筑起敖包,喜鹊在哪里落脚?”此句相当于汉语里的“没有梧桐树,哪能引来金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