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一份残破的锦屏文书 资料图片
新华网贵阳10月25日专电(记者 杨洪涛)贵州省加紧对“锦屏文书”的抢救,目前已有8万余份进馆珍藏,并开展了修裱、整理等基础性工作,保护流失中的“历史档案”。
记者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委宣传部了解到,近年来,中央财政和贵州省级财政共投入近千万元专项资金,黔东南州“锦屏文书”抢救保护领导小组及天柱、锦屏、黎平、三穗、剑河5县档案局积极开展抢救保护工作。初步统计,目前保存完整的“锦屏文书”有30万多份,其中部分散藏于民间,已有8万余份征集进馆。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民族法律文化学会会长陈金全认为,“锦屏文书”填补了我国少数民族文书、特别是林木契约文书和诉讼文书的空白,对于研究明、清至民国时期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状况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锦屏县委宣传部长杨秀廷介绍说,“锦屏文书”指明、清至民国时期,以贵州省锦屏县、黎平县、天柱县、三穗县、剑河县以及湖南省靖州县、会同县、洪江市等清水江流域地区为中心的清水江流域各族群众在500多年的林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大量契约、账簿、乡规民约等原始记录,是清水江流域人民长期从事以农林生产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生存、发展的社会关系历史面貌的原始记录。
据了解,投资1800多万元的“锦屏文书特藏馆”正在建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