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2010年中国文化大事“相声烩”

兰亭书童 2010-12-18 热点透析 评论

    新华网北京12月17日专电(记者 周宁)闲言碎语不要讲,把2010文化大事想一想:“说”“学”“斗”“倡”“激”“本”“攻”,千奇百怪事儿不少,快乐烦扰涌心头,年终盘点忘不了。

    “说”:文化交融世博说

    【开场】中国首办世博会,八方宾朋聚上海。世博园成地球村,文化瑰宝惹人醉。参展国家数最多,游园人次创新高。展演活动2万场,百姓在家看世界。绚烂美丽大盛会,文化交融是精髓。

    世博园中,无论是借鉴东方“阴阳太极理论”而建的以色列馆,还是将西方荧光色系融入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兔子灯笼”的澳门馆;无论是以“风筝森林广场”而闻名的墨西哥馆,还是以德国数学结构“莫比乌斯带”为造型的中国湖南馆,都体现着“中西合璧”的交融理念。一曲曲“文化交响”阐述着“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内涵。

    【醒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文化让城市更璀璨。在这里,你能体会“文愈融、心愈通”的文化精髓,感受文化“全球本土化”与“本土全球化”的互动。一言以蔽之:文化交融、多元对话、和谐世界、合作共赢。

    “学”:“学术”,非“学剽窃之术”

    【开场】“学术学术”,非“学剽窃之术”。虽厚颜无耻,但制止不住:先有“清华”教授被指抄袭他人专著,后有“长江学者”因剽窃科研成果被诉……剽窃事件频发,引舆论普遍关注。少数外媒借机大肆炒作,国际形象影响严重。

    【醒木】“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的心态让我们对剽窃的危害性认识不够;著作权法中有关“剽窃认定标准”的缺失,要么使剽窃难以认定、悬而未决、定论较慢,要么致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

    以保护著作权等为重点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正在全国开展,一批大案要案的查处希望引起我们的警示。此外,“加快完善著作权法”“制定详细的学术征引规范”“开展‘防剽窃’培训”“借助反剽窃软件”以严惩各类剽窃行为也迫在眉睫。

    “斗”:名人斗嘴 艺德尽失

    【开场】“别墅占绿地,盖亭好乘凉。记者来采访,上演全武行。本该道个歉,谁料太猖狂。德云社里有掌声,场外招来骂名扬。”

    2010年,名人“微博斗嘴事件”层出不穷:“冯小刚与孙海英隔空互掐”“周立波惊爆‘海派粗口’”……口水飞扬、斯文扫地,凸显艺人自我膨胀、文娱圈浮躁。

    【醒木】舞台上温文尔雅、生活中恶语相加,“荧屏作品”添彩、 “生活作品”蒙羞,究竟是追名逐利还是养德求艺?

    明星的“生活作品”比“荧屏作品”更需要责任担当。你们的声望与号召力,可以影响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的群体。你们需要一种境界、一种社会责任。在众目睽睽下只有做到表里如一,才能赢得“粉丝”的青睐和信任,否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己也可能成为另类“名人”。

    “倡”:为何提倡“反三俗”?

    【开场】只要有收视,不怕搞“三俗”:“宁愿在宝马里哭,不愿在单车上笑”,相亲节目拜金秀,“哗众取宠”为“审丑”;“兽兽”们不怕“艳照门”,“犀利哥”也能成名人;凤姐“雷语”不断,“快男”雌雄莫辨。哪有道德底线?

    就在“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从网上走到网下、从“个人作怪”走向“机构运作”之时,今年国家首次提倡“反三俗”。

    【醒木】和“三俗”节目相比,同样有高收视率的“中国达人秀”几乎没啥“副作用”:“无臂钢琴师”刘伟那句“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令人潸然泪下,体现着向善、向美的健康精神,“秀”得精彩纷呈、老少皆宜、观众热捧。

    近一段时期,“三俗”之风大有卷土重来之势,除了迎头痛击、彻底遏制外,关键还要看广播影视工作是否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激”:激辩真假“曹操墓”

    【开场】“曹操大墓”一挖开,“挺曹”“反曹”分两派;质疑之声未止,门票已经开卖。同为考古大发现,“六安王墓”成“破烂”,无利可图无人睬,没有政绩没人爱。

    【醒木】今年,各地“名人故里之争”屡见不鲜:从炎帝、老子到曹操、诸葛亮、赵云,再到李白、曹雪芹,甚至“西门庆”和“孙悟空”,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

    名人故里之争凸显一些地方重经济、轻文化的行政思维作祟。有经济开发价值则为“富矿”,无商业用途文物则为“鸡肋”,文物保护成为逐利的遮羞布。

    按照“门票经济”“旅游地产”“贪大求全”的思路打造“墓地文化”“故里文化”危险至极,将造成恶性同质化竞争和巨大浪费。发展文化产业切忌急功近利,必须从战略高度在发展定位、产业创新、营销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稳步推进。

    “本”:让“张悟本”们走下神坛

    【开场】“神医”张悟本,食疗伪专家。总拿“绿豆”治百病,受邀讲座人人“夸”,直到东窗事发,打破医学神话。无独有偶,“神仙”李一,“三万”弟子,称其“大师”,“养生修道”,“神通”广大,直到被抓现形,神话变成笑话。

    【醒木】一个打着“发扬中医文化”幌子,一个披着“传播宗教文化”外衣,干出反文化之事,值得我们反思。

    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一些人的思想困惑、精神焦虑增多,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精神抚慰的任务更加繁重。如何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更好地用文化温润心灵、舒缓压力、涵养人生,满足人们多样的文化需求,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攻”:国产片果真攻破《阿凡达》?

    【开场】巨片《阿凡达》,着实够惊诧,掀起3D热潮,票房独当老大;《唐山大地震》和《山楂树之恋》,立足本土市场,亦是相得益彰。中国电影,前途无量。

    【醒木】面对中国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我们必须冷静。《阿凡达》告诉我们,科技含量低是中国电影的“软肋”,那美轮美奂的画面、强烈的视觉冲击、极度震撼的音效、唯美壮观的场景,才能让电影飞得更高、更远、更美。

    面对今年中国票房即破百亿元,我们必须冷静。失控的“票房情结”就像毒瘤,正一步步侵蚀着电影生产链条中的每个环节。人们沉浸在一串串不断飚高的票房数字时,却很难看清那背后“虚报票房”“偷挪票房”的迷雾。

    面对中国电影投融资模式的创新,我们必须冷静。过度的“贴片和植入广告”泛滥成灾,不仅不断挑战观众的情感底线,而且可能毁掉内容为王的整个电影产业。

    电影不是简单的商品,而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必须牢牢把握文化发展“公益”与“营利”的双重属性,在振兴电影产业的进程中,做好政策引导、搞好市场监管。

书画频道精彩推荐

资讯 图片 展讯

 轶闻 收藏 博客

众多女明星模仿性感梦露

Tags:国文   年中   相声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