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思想内涵是体现艺术作品意义的重要标志

兰亭书童 2010-12-19 热点透析 评论

    问吴冠中画的中心思想的小学生是个三年级女生,她的提问很天真。确实,上语文课是要讲中心思想的,这是语文老师教给她的。语文读的是文章,是文字作品,而文章的文字本身就是思想的直接体现,谈中心思想是必要的,目的是看你有没有能力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全篇文章的要义。如果课文就是一篇散文或小说的选段,那么它就是文学,应该也是一种艺术作品,与绘画就有共同的地方(尽管文学的形式跟绘画的形式还是不一样的)。宏观地说,中心思想也就是主题思想或主题内涵,就这点来讲,任何艺术作品都应该有中心思想,因为艺术作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不能不包含创作者所诉诸作品的思想内涵的东西,绘画当然也不例外,尽管绘画的中心思想,仅用眼睛的视觉是看不出来的,因为视觉首先直观到的是感性的艺术形象,艺术形象包含思想却并不就等于思想。这样来看,提出“中心思想是什么”的小学生其实没什么错,相反,我觉得她把语文课堂学来的东西套用到绘画上,还应看做是一种活学活用。能把解读课文的方法用于解读美术作品,说明她看画展是认真的,是在思考问题,说不定她还是一块未来做评论家的料,不管是文学评论家,还是美术评论家。

    几位讲解员最终给了小学生一个回答是:“吴冠中画的是美。”我觉得这个回答是文不对题,没有解答出小学生要问的问题。“画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与“画的是什么”并不是同一个问题。作品的美,也不能就等同于作品的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因为美不属于思想。思想是一种理念的东西,而美是感性的东西,两者不是同一个东西。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是他给“美”下的基本定义。艺术作品或画,它的思想(或中心思想)是体现艺术美的作品(或美的艺术)所内在的东西。黄宾虹说“内美静中参”,是说“内美”要凭理性的参悟才能有所得,一般人还不一定能看得出“内美”来。黄宾虹讲的“内美”实际就是“美内”,是造成美(外美)的内在原因或内在规律性。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或者所谓“倾向性”,应该是隐性的隐晦的;如果艺术作品直接就把思想内涵告诉你,就成为标语口号了,这是我们一直反对的。就绘画来说,它是用图像的方式(形与色或笔墨的造型方式)来表达思想内涵的,它与文字作品或文学显然不同,它不是诉诸语言或语音的对话或讲话。另外,怎么解读美术作品与怎么画画,两者也不是一回事,前者是美术学学科的一部分,在中国美术学院如今属于艺术人文学院要教的课程。讲解员在这里是被小学生的问题“将”了一军,暴露了当下我们美术馆配备的讲解员的基本素质与专业水准问题。

    “画需不需要有中心思想”,回答是肯定的

    关于“画需不需要有中心思想”的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但对具体绘画要具体分析,因为不同性质的绘画所表达(哪怕是潜在表达)思想内涵的力度或深度肯定有不同,在有的作品中它或许表现得很强烈或很鲜明,而在有的作品中却表现得很隐晦或很含糊。就中国画来说,譬如画工画与文人画,前者或许更注重画面造型的工整、明丽,内涵的表达可能会表面一些;后者则可能更强调笔墨造型之下内在意蕴的抒发与宣叙,当属“意之大者”,等等。而好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作品,哪怕思想性再强,又恰恰是形象大于思想的,创作者能巧妙地把作品的思想内涵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潜移默化地告诉读者;同时,对于读者来说也有相应的要求:他自身也需要具备品味作品内涵的较高审美眼光与判断力,善于形象思维,有读画的悟性等等。

    具体到小学生所面对的吴冠中的画来说,我觉得我们应该说:吴冠中的人、其本人,根据我们以往得到的综合了解,他确实是一位非常有思想的人;但是他的画,从他的大展(捐赠品,集中了他自己认为毕生最好的作品)看,思想性或思想力度并不是很强(我曾说吴冠中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体”,这是又一证明)。这与他本人的价值追求有关:他晚年自觉地放弃了绘画功能在某些方面的可能性,更强调作品的形式因素或形式美的东西,他画的画基本上都不是重大题材的主题性创作或历史题材创作,等等。尽管如此,吴冠中的画,也仍然是有中心思想的。这里可以告诉那位小学生,寻找中心思想其实有一个捷径:就是去看作品标签上的标题——标题,虽然不一定就是画的中心思想,但往往包含有中心思想的线索(除了那些标为“无题”的作品或仅以编号为标题的作品之外,后者多半为抽象画)。

    思想内涵是体现艺术作品意义的重要标志

    《美术报》现在拿“美术作品需不需要有中心思想”这个问题来开展讨论是有意义的,它涉及了艺术创作的思想意义的问题。而这些年来,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被一些时尚潮流所冲击而淡化了,似乎今天谁要再讲艺术的思想意义,就是重新回到新时期以前极左的、僵化的意识形态与政治挂帅的时代。然而马上要在杭州开展的、属国家级的“首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就提出了“意之大者”的主题,它契合了中国画艺术的传统特色:中国画是讲究“意”、“意象”、“意蕴”的;而“意”实际上就是思想,是绘画通过造型、笔墨等所构成该作品背后的内涵意义。按照符号学的说法,绘画作品(如果它具备语言与符号功能)就应是可被认识与解读的“能指”,而“意”就是这个作品被认识与解读的“所指”,“意”或“所指”不可能直接画出来,而是通过作品的画面让人体会、感受出来的。中国画跟西洋画相比,在“外师造化”的同时,相对更强调画家主观或主体意识的东西,即“中得心源”的东西,“意”或思想的东西。这个也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的一个特点。虽然西方的一些现代派也强调主观与主体意识,但那是极端个人化的东西,与我们中国画历来强调带有“天人合一”的“意”或“心源”的东西并不相同甚至相背。

    从这个角度来讲,今天提出绘画的中心思想即思想内涵的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从人类的文化史与艺术史的角度来说,艺术作品是人类在文化创造方面重要的方式之一,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则是人的精神价值与精神创造力的重要体现,它是体现艺术作品意义的重要标志,也是评判艺术作品或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的重要尺度。艺术作品要诉诸公众,与公众交流,那么它除了美感之外总还应该告诉观众一些思想认识上的东西吧?或许单单向吴冠中的画提出中心思想的问题会让人觉得唐突或不合时宜,也居然真的难倒了事前没有相关准备的讲解员;但是一名小学生有理由在总体上向画家们至少是中国的画家们从其所公开展览、陈列或发表的美术作品中诉求更多的不仅仅是美感的享受,更有人文精神与思想内涵方面的启迪与收获,这不为过。我相信,提出这个问题与开展这样的讨论,对于纠正中国艺术界、美术界当下存在的各种背离人类文化创造目的的时风之偏,一定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文/范达明)

书画频道精彩推荐

资讯 图片 展讯

 轶闻 收藏 博客

众多女明星模仿性感梦露

Tags:艺术作品   重要标志   内涵   体现   意义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