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追根溯源——抽象艺术
从某种意义上说,抽象艺术是从西方引进来的概念,不管是作为艺术形式和语言、还是作为艺术流派和潮流,抽象艺术是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史上出现的新现象。
人类认识、把握世界有两种方式,即感性方式和理性方式。感性方式是通过五官来感知世界,而理性方式则是超越感官和感性来把握世界,主要是运用大脑和智慧来透过现象看本质。应该说,抽象艺术是人类理性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人类在地球上生存要面临三种关系,分别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神(实际上是灵与肉)的关系。人类生存首先要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中国人说的天与人的关系,这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课题,关乎人的世界观问题,也就是人把自己摆在自然中什么位置的问题,对此中西双方有着不同的立场,中国人的“天人合一”与西方人的“天人两分”恰成对立。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始终都在认识和探索外在大自然和人自身这个自然体的奥秘,不断提高获取物质生活资料和繁衍生命的能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社会关系,人是社会动物,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自阶级社会亦即奴隶社会产生以后变得越来越重要,各种各样的社会制度体现了不同民族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同方式。人从动物进化而来,人类告别动物的标志,或者说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灵魂。自封建社会开始,人类创造了宗教,由此人类获得了神性,人有了不同于动物的超越物质和肉体的精神信仰和追求。人性包含了动物性,社会性和神性,许多动物也有社会性,只有神性是人类所独有的,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关键因素。
上述三重关系是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主题,不同的学科解决不同的关系,自然科学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科学研究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宗教探究的是人与神的关系。以上三重关系也是人类艺术的总主题。古往今来,各种各样的艺术是用来解决不同关系问题的。原始艺术主要以狩猎、采集和生殖崇拜为主题,它所关心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艺术则是工业文明时代人类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宇宙自然奥秘的崭新艺术。现实主义绘画,描绘一个故事或一场战争,就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基督教艺术揭示的是灵魂和肉体的关系,描绘神、上帝和精神的世界。西方现代抽象艺术是随着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生而出现的艺术现象和潮流。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出现,使人类征服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变地超前的强大,而工业文明是西方人依据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通过科学主义手段创造出来的,抽象艺术给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生提供了观念支持和保障。
师夷长技以制夷
在中国艺术学界,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一直认为西方现代艺术是西方现代文明的产物,中国没有现代工业文明就不应该有现代艺术。这个观点的产生是建立在机械唯物反映论基础上的,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任何的艺术现象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有这种客观事实才能产生这样的意识。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所有的文明都不是自然之物,而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坚船利炮、火车飞机和摩天大楼都是人制造的,说得准确一点,是西方人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手段创造出来的。西方之所以强大是因为西方人有这样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手段,并以此创造出了强大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的主宰。自洋务运动以来,我们一直在吸收、借鉴和引进西方现代工业文明成果,但我们同时又始终在排斥创造这种文明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批判、攻击并排斥西方现代艺术就是这一现象的体现。
为什么中国的抽象艺术始终处于边缘走不上主流?这跟为什么中国人创造不出工业文明的答案是一样的,在我看来这是上帝的意志使然。上帝造人的时候不仅创造不同的肤色和长相,而且创造了不同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中西文明,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差异不仅仅是人种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彼此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不一样。西方人是"天人两分"的世界观,中国人是"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西方人是理性思维方式,中国人是感性思维方式。西方人不相信感性认识,而依靠理性来认识把握这个世界。中国人凭借感性建立了自己的文明体系和生存方式。西方人对任何事物不仅要作定性判断而且要作定量分析,中国人往往只停留在宏观把握、定性判断层面。
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根源于不同的食物获得方式或生存条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人类原始文明主要分为两个类型,就是渔猎文明和农耕文明。西方人是渔猎文明,靠打猎、捕鱼为生,他们是食肉动物;中国人是农耕文明,通过采集、耕种来生存,我们是食草动物。人类在生活资料获得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西方人是猎人,猎物是他们征服的对象,是他们的对立面,猎物也是有生命的,不会束手就擒,会反抗,甚至还会吃人,由此他们会产生人与自然相对立的世界观。而猎获动物并非易事,飞禽走兽是运动的,稍纵即逝的,西方人不仅要练就强健的体格,而且需要精确的行动,这就培养了他们的理性主义思维方式,由此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和包括天文地理、数理化生在内的一整套科学学说。可以说,当西方人把弓箭对准猎物的那一刻就产生了理性主义的思想模式。中国人是农业文明,以采集和耕种植物为生存方式,植物的生长依赖阳光、雨水和温度,春华秋实,农民必须根据自然四时季节变化来播种收获,这个自然规律是人类不能改变的,中国人只能顺应这种自然规律,必须顺从自然才能生存,因此中国人把自己当成自然的一部分,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
文明的差异本来不可怕,上帝造人的同时就创造了文明的差异。上帝创造世界就是创造差异,如果一切都是一样的,世界就不可能存在。人类的差异、物种的差异和文明的差异本来是天经地义的,可怕的是,这种差异是生存竞争能力强弱的差异。在西方人发明现代交通工具之前,中西双方是互不相干的,各自在各自的地盘里面生存,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但问题是西方文明在不断地进步、发展、强大、扩张,中国文明始终固守一隅,中国人一直在修长城,一直想阻挡外敌进入,但是人家发明了轮船和飞机,他们从海上过来了、从天上过来了。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华帝国的大门,中国人从此面临着生存的危机。从洋务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直到今天的改革开放,中国人一直在学习、借鉴、引进西方文化,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保证我们中华民族在地球上的生存权利。我们学习西方是被动的、被迫的、迫不得已的,如果没有西方人的侵略,我们是不会学习他们的。在食物链上,食肉动物处在食草动物的上端,农夫战胜不了猎人,在文明的较量中,农耕文明败给了渔猎文明,更不可能战胜工业文明。这就是我们要学习西方文化,包括学习抽象艺术的根本原因。
猜你喜欢
- 2015-03-17 黄宾虹先抑后扬的百年艺术之旅
- 2015-03-17 书画艺术品投资将迎来新的转折点
- 2015-03-17 中国在全球艺术市场的份额继续回落
- 2015-03-17 “异曲同工:18世纪中法古代家具艺术展”在港举行 图
- 2015-03-17 沈阳故宫首次展出86件中国古代铜镜
- 2015-03-17 国博邀网络名人领略中外艺术
- 2015-03-17 中国画都·潍坊艺术百家学术邀请展
- 2015-03-17 继往开来——2015中国版画家邀请展
- 2015-03-17 “异曲同工:18世纪中法古代家具艺术展”在港举行
- 2015-03-17 “异曲同工:18世纪中法古代家具艺术展”在港举行 图
- 搜索
-
- 05-12关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入会申报的声明
- 02-252016墨淘网当代书画作品微信拍卖会拍品征集四月底截止
- 04-28行云流水 指到书成——记指书书法家方庆云
- 04-13《中国书法报》创刊并将公开发行
- 04-13书法家方庆云:闽海翰墨公益心
- 04-03“星星点灯,艺术助学——关爱自闭症儿童”捐赠仪式在福州隆重举行
- 03-15李克强:中国完全可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 03-15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
- 03-15众明星出席济南慈善拍卖活动
- 03-15国防部:缅军机再越境将坚决应对 缅方承诺追责
- 34892℃中国书法家协会简介
- 25479℃中国书法家协会领导名单
- 22599℃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单
- 19916℃中国书法家协会五个专业委员会名单
- 18569℃林岫当选为主席 北京书协新一届理事产生
- 15460℃首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决赛获奖名单
- 14861℃首届电视书法大赛大赛介绍
- 11614℃中国书协召开“兰亭奖”工作会议
- 7815℃中国书协2003年工作设想
- 6801℃第二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征稿启事
- 04-28行云流水 指到书成——记指书书法家方庆云
- 04-13《中国书法报》创刊并将公开发行
- 04-03“星星点灯,艺术助学——关爱自闭症儿童”捐赠仪式在福州隆重举行
- 05-30《国际少儿书画作品集》5月底正式出版
- 03-11李延声委员:可对高考时用毛笔写作文的学生加分
- 02-25书法是传统文化还得继承
- 02-25聚焦大运村 “中国风”成为学习热门
- 02-25艺术收藏再发新枝 中国书法市场正稳步上升
- 11-25多少钱一“尺”?中国书画领域的通病
- 11-25韩剧穿帮将隋炀帝身后屏风设为毛泽东诗词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