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博物馆免费后 将何去何从?

兰亭书童 2011-07-14 热点透析 评论

国博外排队免费参观的观众

  国家博物馆免费了,而且火得不得了。国博长长的队伍已经告诉我们:不是没人去博物馆,而是收费的门槛挡住了太多人。近年来,无论在欧美还是亚洲,博物馆免费开放显现的问题逐渐趋同:初期,激增的参观者带来接待压力,安保费用大大增加,因此需要更多的财政投入;后期,由于过度依赖政府补贴,失去创新动力,展馆吸引力大打折扣,而试图重新招揽参观者,就需不断加大投入策划独特展览,一旦如此,就要面临票价上涨等问题。

  有人质疑——我国博物馆大规模免费开放,是否也会加大国家投入?答案有待时日,但关于“免费”的缓急之争, 在“通知”正式出台前就存在。免费还是收费?在这一点上,不仅是中国,其实西方国家也有争论。

  免费后博物馆遭遇尴尬难题

  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公众可以不用掏钱,但对博物馆来说,钱永远是最大的难题。财政部等三部委曾在2008年安排了12亿元用于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经费,一年后增加到20亿元;而地方上,以北京为例,在2008年,市区两级财政需拨款约1亿元用于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补贴。这些数目看似巨大,但分摊到多个博物馆后,就如杯水车薪。因此单纯依赖财政投入,不能完全解决博物馆面临的实际问题。不可否认,中国的博物馆确实面临着“无米之炊”式的难题,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博物馆很难走出“仓库看门人”式的尴尬。

  有人认为,博物馆是公益性的事业, 博物馆的主体主要是由政府兴建、财政支持,博物馆藏品具有社会公共财富的性质,特别是博物馆具有教育的功能,而接受教育是人的基本权利,应该免费向公众开放。而另一些人持这样的观点:博物馆的展览应视为一种服务和产品,参观博物馆理所当然该收费。博物馆门票可以用来弥补国家投入不足,改进改善馆内服务、设施的辅助性收入和控制参观者的适当管理手段。也有人提出应先实行低票价,逐步过渡到免费。他们认为从“通知”出台及要求时间看,免费的决定明显匆忙。如果实行低票价,同时针对部分特殊群体免费,既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又利于调动博物馆积极性,综合社会效果更好。

   1 2 下一页  

Tags:何去何从   博物馆   免费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