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宋永红:情色中的人性是真实的

兰亭书童 2011-07-15 热点透析 评论
记者:对您而言,情色的表达是您的主题,还是一种手段?您如何理解艺术中的“情色”?

  宋永红(以下简称“宋”):我一直在画画,没考虑“情色”与否,也没有强调,或许在我的画面里能看到这个因素,但对我而言只是找到了一种表达的渠道,我认为在画面里有性的意味,画面不至于枯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它比较刺激,像在菜里加一点辣椒,不像粤菜那样清淡、温和。



  人在这时候是最真实的,其他情况下人们总是有一种身份或扮演一种角色,只有穿透表面面对内心的时候,人性才显得比较真实,只要摸到了这种感觉,就能打动人。所以对情色还是有选择的,建国以后的艺术教育是追求唯美的、宏大的主题,而在那些画作里,我们看不到艺术家的存在,只看到叙事,80年代后艺术回归到人和人性里,那么情色是一种最真实的回归,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宋永红 慰藉之浴



  记者:在您的“慰藉之浴”系列里,没有很赤裸裸的性场面,但是用栗宪庭的话说,通过水在人的身体上的流动,所到之处,提示或唤起观者的身体感觉,或者自慰的、性的、享乐的,“情色”的表达很隐晦,欲望的表达也是压抑的。而在您另外一些画作里,如1992年的《真实的幻觉》,情色似乎是一种无法无天、无中生有的联想,有超现实主义的荒诞味道。有资料说,这和您经历过的压抑的童年有关,您作品中的“情色”因素,能理解成为人性对自由的向往,对压制的挣脱吗?



  宋:我认为人和人之间实际上是无法达到真正的沟通的,每个人都有自身的成长过程,都带着自己的价值体系,相对而言,个人只能相对好地解决自己的感受,但基于这种感受,即使是面对自己也是遮蔽的。面对这么丰富的世界,人与人却无法沟通,所以人是很孤独的。我的艺术从开始到现在都是围绕着一个问题,始终在表达人和内心最深处无法传达的部分,那始终是抓不住的、困惑我的东西,比如现实的流动、时间的变化、不解的真实、人在世界大的环境变化中的价值观的浮动。我对现场越是不解,就越想说清楚,越想说清楚就越说不清楚。



  我在创作“慰藉之浴”的时期,父母刚去世,孩子刚出生,在生和死之间去感受世界的变化,很迷茫,我表达的是无法释放的孤独。



  所谓“超现实主义的荒诞”,画面的产生总是一瞬间,有时候是“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古老办法,人在生活中有时候会突然产生幻觉,也会在生活中组合这些图像,把不相干的、可能或不可能发生的、潜意识里的真实的感受组织起来。我画面里面的人物是一个丰富的角色,从作品中也许能看到你自己,比如,很长的冬天过去了,突然有一天,大街上的女人不再裹得严实,开始穿裙子了,大街上忽然五光十色了,亮丽了,在男人的潜意识中就会有很多联想,这是本能。



  记者:作为男性艺术家,在您的很多带有性意识的男女同在画作中,女性一般处在被触摸和被观看着的位置,这是抒发了男性千百年来“想看”的欲望吗?您如何看待情色艺术中的“男性视角”?



  宋:理论上性别应该是平等的,但实际上现实不是,现实是参差不齐的,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文化传统,这不是一两个人能左右的,现实中男女身份的差异是存在的,实际上我没有强调“男性的视角”,而只是使用了男性女性的身份。



  记者:您目前在情色艺术的创作或者参与公共展览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阻碍——这个阻碍包括您对创作的困惑,以及来自外界的因素?



  宋:1992年我参加“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的作品《老年夫妻》,本来是应该评奖的,后来没有,也没有展出,这张画被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收藏了,他们从文化上,而不是从表面上去解读那张画,他们认同这个文化价值,并且很积极地收藏。



  今天对性的表达和过去不同,开放的程度远远大于20年前,人们通过其他途径看到的图像远远比从艺术中得来的刺激,艺术品要表达的不是暴露和色情,它是有精神含量的,是文化的层面。现在的环境要宽松一些,艺术有一个底线,那就是通过思考产生的结果。

Tags:情色   人性   真实   宋永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