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作家劳伦斯当年手迹 破纸值万贯

兰亭书童 2011-07-28 热点透析 评论

    近日,2011年国际劳伦斯研究大会在澳大利亚悉尼落幕。继去年全世界纪念英国作家D.H。劳伦斯逝世80周年后,劳伦斯热似乎到现在还没消停。事实上,劳伦斯研究正方兴未艾。

  在劳伦斯的母校英国诺丁汉大学,有一位劳伦斯学终身教授约翰·沃森(John Worthen),笔者曾在其门下研读一年。沃森教授见证了劳伦斯学从冷而温,由温至热的奇妙过程。

  平民衣着学者风度

  笔者刚到诺大英语系就发现了一位精神矍铄的皓首长者,浅草绿的布裤子,同样颜色的衬衣,外罩毛背心,脚步匆匆,在走廊里很是引人注目。他就是沃森教授。典型的大学者风度,但一身平民衣着,这种平民知识分子的外表至少缩短了我们的心理距离。我说:“我来诺丁汉找两个人:一个死了,是劳伦斯;一个活着,是你。”

  沃森教授出示了一本校刊,对开本翻开,一面是商学院的院长照片,西装革履,红光满面,气宇轩昂;另一面是沃森教授,身着牛仔裤,羽绒服,手臂环绕着劳伦斯塑像的肩膀,神清气爽。

  “看出区别来了吧?”沃森教授微笑道。“当然,”我说,“商学院财大气粗,其院长自然一副资本家派头。劳伦斯是穷作家,你研究他,当然要平易近人,否则谁还敢跟你学习劳伦斯?”沃森教授表情莫测地看着我说:这不是在做秀,而是真的觉得自己和劳伦斯是朋友。那尊铜塑劳伦斯,高绾着裤管,光脚踩着泥土,手里捧着一朵海蓝色的龙胆花。如果他身边是一个财大气粗的资本家形象的教授,岂不滑稽?

  “但你是世界上唯一的劳伦斯学教授,名扬全球,应该算中上阶级。别忘了你的花园住宅和名车,劳伦斯可是至死也没有自己的财产。”我说。

  沃森马上否定说:他只能算中产阶级。他的父母是中下阶级出身,在伦敦当职员。虽有稳定的收入,但在上世纪60年代,他们为了让两个儿子求学升入更高的阶层还是要含辛茹苦,为此母亲把结婚戒指都卖掉了,给他们交学费。他苦笑道:“我母亲是不是很像劳伦斯的母亲,为防止孩子落入劳动阶级而不惜代价?”

  收购“旧书本儿”

  以前,劳伦斯只在英国以外受到礼遇。他的大部分手稿和绘画真迹都被美国得克萨斯的奥斯汀大学收购。现在英国人似乎“觉醒”了,开始亡羊补牢。劳伦斯家乡诺丁汉现在想收购几封劳伦斯的信和发黄的明信片都要去苏富比拍卖行竞购。

  沃森教授那天喜不自禁地告诉我:成了!他和劳伦斯的一个80多岁的老外甥达成了协议,以大学的名义私下廉价收购对方手中一些劳伦斯小时的横格作业本(劳伦斯就在上课时以写作业为幌子在那上面写诗和小说,蒙骗老师。写顺了,这毛病一直到死没改,留下一堆练习本)。这个“廉价”居然也上了6位数,单位:英镑。如果进苏富比拍卖行,至少也得50万英镑。“大学没钱,竟购不起呀,只能我一趟趟跑乡下去说情。”沃森说。当劳伦斯教授,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收购“旧书本儿”,破纸值万贯。说不定哪个破本子里的资料就是爆炸性的,能将以前的100本著作下的结论给顷刻间否定,让它们化纸浆去。沃森诡谲地笑着说,既然是世界上唯一的劳伦斯教授,就得拿出“唯一”的东西出来。

  那天我们去伊斯特伍德镇上的劳伦斯研究会聚会。沃森公开感谢某人捐赠一个价值几十英镑的镜框,镶嵌着劳伦斯外甥女培姬慷慨捐赠的一张劳伦斯从意大利寄给她的明信片(若拍卖也值几百英镑吧)。人们像看《圣经》原稿似地趋之若鹜,却原来上面除了地址和名字,只有一句话:我和你弗里达舅妈到了某某地。这个镜框是要悬挂在镇图书馆里供读者瞻仰的。图书馆外的街上呼啦啦招展着绘有劳伦斯头像的三面黄旗。

   1 2 下一页  

Tags:劳伦斯   手迹   当年   万贯   作家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