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当代油画技术占几多 好画与观念孰轻孰重

兰亭书童 2011-08-14 热点透析 评论

    近日,年近80高龄的油画家靳尚谊在名为“向维米尔致意”的展览中,展示了《惶恐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新戴尔夫特风景》和《戴尔夫特老街》3张貌似临摹维米尔原作而意在重新审视古典、面对当代的新作,引起油画界、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展览有趣的地方,不仅在于靳尚谊将维米尔原作中的人物进行“跨时空置换”,更为重要的是,老先生“勇敢”地开启了网上讨论会,任由网友“发声”,并发布了ipad数字画册,这种盛邀广大美术爱好者和吸引全社会兴趣的做法,并非大众文化中的“噱头”,而是在提示我们油画这个古老的画种在信息化时代的大美术视野中所具有的价值,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关于艺术本体、技术与创作等方面的思考。

  一张好画与一堆观念,孰轻孰重?

  油画这个发轫于西方,繁盛于西方的古老画种,自上世纪中期开始受到严重挑战,“绘画死亡”、“艺术终结”的言论不绝于耳。西方艺术界开始将油画视为保守或落后的“代名词”,而将装置、影像和新媒体艺术作品看作“时代的发音器”。这种思潮以及带有各种强烈观念的艺术尝试,也从上世纪80年代末传入中国,影响和造就了一批“当代艺术明星”,进而改变了中国美术格局,也影响到了油画这个传入中国不过百年的画种在美术界的发展。2010年前后,西方出现了一股对于过于“观念化”艺术世界的反拨,架上艺术(包括油画)开始“悄然”出现在西方美术学院里,各种油画的交易也呈现良好势头。

  对于中国而言,油画始终是美术创作的大宗。美术学院长期坚守着油画的教学与创作,并将“造型”这个核心板块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不断发展完善。繁荣的市场交易,也印证了大众对油画的市场需求。尤其是一些小幅油画,已经开始广泛被中产阶层接受,油画已经不单是存在地库等待升值的投资品,而是人们装饰空间的理想选择。

  正是在国内外两种大背景的影响下,在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组织的坚守下,一张好画与一堆观念,孰轻孰重的问题似乎已经有了答案。至此,从中国美术界内部开始了一股反思的潮流,那个似乎已经很少有人关心的问题,即技术和观念在艺术创作中的关系开始被人们重新认识。“我们现在强调的想法,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实现它们。”从靳尚谊这个被广为传播的观点中不难看出,技术在靳尚谊创作中的作用,而其新作揭示出的,则是对技术与观念一种更为深入的发问与思考。

  技术至上的回归?

  在靳尚谊新作的网上研讨会中,有网友指出,其所倡导的“技术问题”,到底是路标还是路障?该网友的潜台词在于,对技术的一味强调,对“小问题”的纠结,而疏于观念的传达,最终会导致油画走入死胡同。在美术界,持同样观点的人不在少数。

   1 2 下一页  

Tags:几多   油画   当代   观念   技术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