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赝品成收藏噩梦 鉴宝专家和仪器你相信哪个

兰亭书童 2011-09-19 热点透析 评论

供客户挑选、制作精良的高仿瓷样品。

江西高安市博物馆的元青花罐(左下)和现代赝品比对。

随处可见的火爆鉴宝现场

  专家和仪器,你究竟相信谁?对所有的收藏爱好者来说,这是绕不开的问题;

  层出不穷的天价拍卖和铺天盖地的赝品之中,藏家与专家之间的话语权博弈,愈演愈烈;

  传统眼学鉴定权威不甘心话语空间被挤压,他们借着资源垄断的优势,高悬免战牌;

  民间藏家转而求助仪器鉴定。但是,内地科学鉴定技术发展缓慢,成本高昂,人为因素又不断困扰着他们……

  

  “古董”是怎样做出来并取得合法“身份”的

  “这个领域水太深,也太浑。”故宫专家王建华说。

  佳士得拍卖行天价拍出了一个“鬼谷子罐”,就满大街都是鬼谷子罐。500块一个,贵的2万、3万。至少在外观上看来,和拍卖行那个天价的元青花“鬼谷子罐”一模一样。

  在那些做高仿瓷器的作坊里,身怀绝技的人始终盯着英国、香港拍卖行里的每一个风吹春草动。

  早些年,瓷器鉴定还仅仅只看器形和釉色的时候,他们就用游标卡尺的精准,做出了以假乱真的仿古瓷。

  古时的官窑作坊里,为了保证胎泥的细腻均匀,泥巴要在水里浸泡十多年。十多年前,他们研究出了真空粉碎机。出来的胎泥瞒过了专家们的眼睛。

  明黄不过关,攻关几年后,作坊里的研究者再次冲破了专家的眼睛。做旧时,一件瓷器甚至可以在兑有特殊药水的池子里一泡就是12年,仅制作成本就数十万。出来后远走香港、英伦,前赴后继地冲击世界顶级拍卖行的防火墙。

  一旦成功,取得了合法“身份”,华丽转身回流国内,继续在拍卖行里风光无限,甚至直扑国内顶级博物馆。

  

  赝品无处不在,这早已成为藏家和专家的噩梦

  无处不在的赝品,早已成了藏家和专家们的噩梦。在这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博弈中,专家们在作假者不断翻新的手法中疲于奔命,从来就不是胜利者。

  在安徽省博物馆大院内一间屋子里,资深的鉴定专家李广宁信手画出一幅漫画:在无数假古董的包围中,孙悟空败下阵来,口中嚷着,太可怕了,比白骨精厉害!

  这幅漫画画在一本名为《××博物馆》、装帧精美的精品馆藏图录的扉页之上。翻开目录,指着那些印刷精美的藏品图片,他说:“假的!”

  “如果你不经常逛市场,跟不上市场的动静,一年就落伍了。因此,这个圈子里没有权威。”故宫研究员杨静荣说。

  “专家们不说真话。按照他们的意思去买,几百万没了,最后我发现这些专家认为不错的东西,都是假的。”收藏家廖茂林说。在他的身后,数百件瓷器摆放在展示台上,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更多的瓷器藏在仓库里,很少有展示的机会。

  “4万多件,耗了我几个亿。”他说。

  作为民间成功的企业家,数十年打拼,积累下亿万身家,最后都变成一堆传说中的无价之宝;作为四川最大的民间收藏家之一,他对那些有专家头衔的人,有着本能的抗拒。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赝品   噩梦   仪器   收藏   专家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