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时代将我推上书法舞台

兰亭书童 2012-03-19 热点透析 评论

  庞中华重庆人,祖籍四川达县,书法家、教育家、诗人,当代中国硬笔书法事业的开拓者。曾任文化部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第一届至第四届主席兼法人代表,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终身名誉主席、教育部硬笔书法考级专家委员会主任、美国国际硬笔书法家联盟主席、北京庞体文化艺术中心董事长,日本硬笔书道学院名誉教授等数百项社会兼职。自1980年以来,有400多种专著出版发行,其中一些专著30余年畅销不衰,图书总印数已突破亿册,成为几代中小学生和习字者课本,中国人家庭必备藏书。

  庞中华硬笔书法

  演讲人:庞中华

  时间:2011年12月9日

  地点: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

  一本薄薄小书的出版,耗去十五年青春岁月

  中国硬笔书法走过了不平凡的30年历程,经历了至少两代人的努力奋斗,而今它已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一个新兴产业而蜚声海内外。从北京的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到全国各省、地、市、县经各级政府部门登记批准注册的硬笔书法社团达千余家,数百万计的书法工作者和爱好者在笔尖下耕耘自己的快乐和梦想。

  30年来,每当我出席各种书法活动,登上讲台或电视屏幕,心里总涌动着一种莫名的情怀,一面是兴奋激动,一面是自怜自叹:这莫非是一场误会,把我推上书法舞台的聚光灯下。要知道,我从未受过书法的熏陶和洗礼,既无家承,也没有师教,在我二十岁之前,基本没临写过一本字帖。

  学生时期,我曾想当个诗人,像故乡的李白那样“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18岁时,曾在《重庆日报》发表诗歌作品。那是一个极左的年代,当诗人的愿望受到批判。有前辈告诉我,写诗会犯路线错误,弄不好一生都完了。于是我选择学习写字,因为写字不涉及意识形态,没有当诗人那么危险。

  仔细一想,写字也就是毛笔字和钢笔字。毛笔字书法历经两千年,涌现出众多的书法名家和流光溢彩的艺术佳作,令我辈望山兴叹,不如另觅新途。于是我想到现在人人使用钢笔、铅笔和圆珠笔等硬笔,我可以作硬笔书法的探索。我打算在学习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写出一本创新的钢笔字帖,印上2000册,贡献给青少年朋友,那该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

  “文革”年代,我成了一名地质勘探队员,辗转在大别山、太行山崇山峻岭之中。我的行装里,总带着书本和笔,还有一部当年重庆生产的“长江”牌手风琴。每天工作之余,我在深山小屋里读书临帖和拉琴,度过了青年时代许多孤寂的日子。我从朋友和同事们那里,想尽办法借来各种各样的书,读后再用钢笔将书中精辟的思想、名言和警句摘抄在小本里,一本又一本,这是我早期的硬笔书法实践。最初临帖,是用钢笔临摹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我赞同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古代毛笔书法中有用的东西我都吸取,用不着的就舍去。例如毛笔字的点画、结构和神韵都可以学习,而毛笔字的藏锋、回锋和提按等方法则弃而不用。很快就找到感觉,在“似与不似之间”形成个人的特色。后来,我用这种方法遍临了许多古代名家的真、草、篆和隶的碑帖,总结了实践经验,并于1968年写出我的第一本小书《谈谈学写钢笔字》(简称《谈》书)。

  我满怀热情,把一腔心血写的《谈》书的稿件寄给上海、北京等地的出版社。那是一个万马齐喑,百花凋零的年代,没有人会去关注一个深山地质队员那微弱的呼唤。直到12年后的1980年7月,在文化界前辈江丰、文怀沙先生的热情关怀下,《谈》书终于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

Tags:将我   书法   推上   舞台   时代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