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艺术边界问题的中国背景

兰亭书童 2013-01-14 热点透析 评论

  艺术边界问题在今天主要是一个当代艺术的问题。全球化是深刻影响当代艺术的最重要的国际背景,中国当代艺术在艺术边界的问题上,无疑受到了国际当代艺术的影响。

  从这个意义看,在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在艺术边界问题上哪怕最极端的实验,也是有意义的,这是一个不断的“尝试”和“调适”的过程,它不断在验证当代艺术与中国的适应性关系。

  中国背景是中国现有的体制、文化的宽容度、经济状态、艺术传统、教育制度、公众的文化素养等因素的综合反映。与发达的西方国家不一样,当代的中国处在转型的过程中,它的“现代性”正在建设。中国当代艺术从来没有,也不可能简单地照搬、演绎、印证某种普遍性的国际当代艺术的原则,它今天所呈现的状态,受制于它的社会背景。

  中国当代艺术是在不断地与中国背景对话、博弈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这是一个建设性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当代艺术具有多种可能性,这些可能性也包含着它的特殊性。关于艺术边界的问题也是如此。

  中国当代雕塑创作,可以作为讨论艺术边界问题的一个佐证。1994年,有雕塑家提出“保卫雕塑”的口号。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十分保守的口号,因为在国际当代艺术的前沿,似乎已经基本消解了“雕塑”的概念。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将它放在中国背景中进行解读,才能得到说明。有人认为1989年是国际当代艺术一个重要的转折。在中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当代艺术也出现了最重要的转折。有两个变化最为显著:首先,国家的文化策略发生了改变,官方开始将当代艺术作为“文化产业”“国家形象”“对外国际交流的手段”,对其进行扶持和利用。另外,资本、市场全面掌控当代艺术,使当代艺术的创作发生了重要变化,当代艺术家的生存状态也发生了重要变化。

  这两个方面对中国当代艺术影响是根本性的,它对当代艺术的边界问题的影响也是深远的。面对今天当代艺术的现象,需要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清理。什么是我们所需要的当代艺术?什么是当代艺术所需要的价值观?

  中国当代艺术决不应是对“中国背景”和中国现实的简单适应。而应该有更加积极主动的干预和超越的意识。中国当代艺术只有建设一个能够超越国家意志和市场权力之上的相对独立的当代艺术价值体系;推动适合当代艺术发展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机制以及良性的市场制度和收藏制度的建设;形成一个有效的当代艺术的批评系统……中国当代艺术才有望得到健康的发展。

  艺术的边界问题,不只是艺术自身的问题,只有把它还原到当代艺术与中国社会的真实的关系中,它才有望得到清晰的呈现。孙振华

  (作者为深圳雕塑院院长)

Tags:标签   标题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