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书法神探
踏实前行
——访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获得者曹宝麟
■本报记者 江 红
曹宝麟 1946年5月出生于上海,上海嘉定人。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学者。现为中国书协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沧浪书社社员,暨南大学文化艺术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书法报:曹先生,祝贺您获得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此次评选艺术奖备受书法界关注,再次获得兰亭奖,心情一定不会平静吧?
曹宝麟:谢谢江红女士!这届是首次设立艺术奖,年龄限定于55岁以上,正因这申报条件才使我得以蝉联殊荣。感谢中国书协设此奖项表彰为书法事业贡献了大半辈子的老书家。我从事书法逾半个世纪,获奖肯定颇感欣慰。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94岁的老父,他发短信说以儿子为荣,我臆想科举时代,老人依闾颙望儿子高中进士及第捷报的心情也不过尔尔吧。
书法报:您精于书史、书论研究,被喻为“书法神探”,其中必有一种乐趣。从事书法理论研究是一条清寂之道,是一种怎样的信念让您义无反顾,乐此不疲?
曹宝麟:这个称号是愧不敢当的。所谓“神探”是2010年应台湾台南大学之邀作学术讲座时黄宗义教授所起的带有招徕噱头的广告词而已。但考证碑帖顺藤摸瓜,靠事实说话,其性质与探案定谳并无二致。我由此想到2007年访台时,正值民进党当局从美国请来号为“神探”的李昌钰,试图消弭民众对枪击阿扁改变选情的质疑。李到现场重建弹道,或许心里有数却不得不模棱两可。这说明现实难免不受到政治干扰,就谈不上公正准确了。相比之下,我的纯学术活动就不必看谁的脸色行事。
我有幸担当与宋代书法史相关的米芾、蔡襄以及北宋百余名家的个案研究,对现存手迹作系年认定,其结论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到整体的学术性。资料俱在,不难收集,但散见于各处的所在博物系统专业人士,其研究成果往往阙如,即使有也难孚盛名。我不禁窃喜,它给了我一个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良机。我更觉得产生一种责任,如果不用心去做,也许这块处女冻土永远都不会被翻动。事实上,越是未被关注的资料,越能出现开山鼻祖,如殷墟甲骨文的出土,便确立了雪、观、彦、鼎四堂的学术地位。与丰收的喜悦相比,耕耘的辛苦只会觉得付出是值得的。苦与乐的感受,其实只是在于自心。正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颜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连孔子都一迭声地赞美这个得意门生。
书法报:请您介绍一下兰亭奖获奖著作《抱瓮集》和国家图书奖著作《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的著述情况。
曹宝麟:《抱瓮集》也算我的“一本书主义”吧。已靠它得了不少奖。说来惭愧,二十年所积,也只区区四十二篇论文而已。其中大部分是编写《中国书法全集》的副产品。此集的体例,考释部分只允许字数在一千左右,而有时碰到了可以深挖的资料,那只有另作长文铺陈尽之了。如在所编“北宋名家卷”中文彦博的《定将帖》是11字的便条,如不深究,也就敷衍过去了,但我偏要顶真,结果写出了万余字的文章。那么这11个字,几乎没有一字可以轻易放过的了。此帖揭示出王安石变法时新旧两党对治水问题的尖锐斗争。又如薛绍彭的《危途帖》,对其中一字的识读,就比徐邦达原先考释的内容增加了开掘的深度。踵事增华毕竟也从客观上肯定前辈的功绩。
“宋辽金卷”是七卷本《中国书法史》之一,40万字结撰花了我5年的心血,自以为还是竭尽全力的。责编审稿时似乎嫌我引文过多,但又觉无法删去,故多保留。其实这也是我以事实说明问题的一贯文风。出版后读者赞誉度较高。这套书由7位术业有专攻的学者撰写,夺得了当代学术的制高点。当然像后来陈志平在黄庭坚研究上的突出成绩也是踵事增华的结果,充分体现出生生不息的学术传统,所谓“前修未密,后出转精”是也。
书法报:您由工科转文科,最终选择了书法。您说,在我的灵魂深处或云遗传密码中正有一条悠远的文脉,它时时感召着我,使我面对文字和艺术时不能自已……由此,我们能感受到您对中国文化的深情眷恋,请谈谈您的书法之路及您心目中期望的书法。
曹宝麟:从工科转文科,而且从业余到专业,在我的同辈人中邱振中、周永健等也是如此。殊途同归,说明书法感召力的强大有如一块撮物的磁石。每个人的择业,到一定程度时必会调整至最为自适的状态。做自己最愿意做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做得出色的。
至于我的书法之路,因大家都清楚,不必赘述了。而心目中期望的书法则有必要一谈。唐李邕说过一句“学我者死,似我者俗”的名言。这句话如果对不思进取只向摹仿成功范式亦步亦趋的懒汉而言不啻当头棒喝,但即使李邕本人书法也不能脱去唐代崇尚大王的总体风貌,他应也不排斥被太宗贬低的小王及其后世追随者的优秀之处,最后形成自己比较雄强的风格,“北海如象”此之谓也。因此,李邕其言的警示意义只在于告诫学某家而不能仅得其面目为满足,只有学古而化,不“死于句下”,才能升天成佛。艺术贵在创新是不错的,但这新是让人看得出来历的新。所以我还是赞成齐白石的话,“太似为媚俗,而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我的字来源清晰,主调是米。有人直接把我与米芾相比来说事,显然没有必要。那么待看了我以上主张,谅必然会改变一个角度去观察了吧。
书法报:有人将您定为“经典技法派”、“承续型“书家,您怎样看待这样的定性?
曹宝麟:这个问题恰好可以承接上文的“纲领”而展开铺叙,但想想也大抵早在您所见的,写于2002年的《晏庐自述》中讲清了,重复不免乏味。那就请有兴趣的朋友到本人官网上浏览吧。十年以来的书法发展的繁荣局面,正是在回归传统的方针指引下形成的。那些浸淫传统二十年以上的中年书法家崭露头角,开始占据要津,成为中坚;而功力不足的曾经红极一时的老书法家逐渐落伍,淡出世人视线。我庆幸被关注的程度与日俱增,切身体会传统之不吾欺,要想持续发展,只有步步为营,踏实前行。
书法报:您的书法创作走的是一条纯正的帖学之路,您如何看待碑和帖的关系?
曹宝麟:我是“米粉”,与姓并在一起便是“糟”。自己常常窃笑。糟只要不是糟糕的劣义,哺糟啜醨也还不坏。
碑帖之判若殊途是晚近之事。碑特指魏碑,包括龙门二十品之类的摩崖和北魏墓志。帖特指东晋二王尺牍墨迹以及响拓和摹刻本。那么碑与帖所对应的朝代正是南北朝。但是碑与帖并不能以载体的石质和纸质相区分。北魏也有纸质的抄经,还有书丹而未及凿刻的手迹。觉得它们与帖的差别无非只是书体的新旧之分。《张黑女墓志》之所以被评为多帖意,应是镌刻者较多地保留了原来的笔意,或者说比较忠于原作罢了。应该这样看待碑帖问题,即北朝因胡人入主中夏,接受汉族文化显然比引领文化的南朝要慢一拍。何况王羲之创造新体更是超越时代了。北魏的书体应属卫瓘、索靖那类西晋的风气。北朝的书法发展滞后性,也可由“二爨”来印证。“二爨”虽属南朝碑刻,但正因地处云南边陲,其接受时尚相对为晚,所以二碑风貌反与北朝为近,这绝非偶然。
碑帖经工匠凿刻,往往沿袭旧的刻法,描头画足,致大失真。有的墓志刻了一半,与未刻的丹书相比大异其趣,只能说是刻工参与其事,已非原貌。龙门《始平公造像》是阳刻,那种斩截的点画显然只有刻凿才能生成,所以用软毫摹仿铁笔只是舍本逐末。只有像于右任那样注重开张的结字而不斤斤于点画才可称善学。有人说他是用帖笔意写碑,或云碑帖结合,都未看透他打破界限的壮举,也许他心中根本不存畛域呢。
书法报:直言不讳是您的一贯作风,这样的性格会给您带来伤害吗?
曹宝麟:您所指肯定是批刘炳森的事了。这件事引发的轩然大波看来影响深远。它发生在我花甲之年。我以前可不敢这样,甚至于小时候“懦弱”二字一直是在班主任成绩单上的评语。那么突然性情丕变是什么原因?我以为是互联网的出现,使批评的发表很容易跳过审查这关。然而我使用实名,说明文责自负,不失为坦荡吧。此后我又批评多人,影响都不如发端为大。因这并未逸出正常的文艺批评范畴,所以当时虽招来“马甲网民”的围攻谩骂却并未让我退缩,伤害那更谈不上了。据云惊动书协领导,曾开会讨论。似乎也未造成什么反面影响,否则两届兰亭奖恐怕都无缘了!
书法报:您是一位接地气的书法名家,多年来在网上与普通书友交流,一定会花费您许多时间和精力,您觉得值得吗?
曹宝麟:我“触网”至今差不多有十年了吧。开始感觉比较新鲜,发言较多。几个网站为我开辟专家工作室,甚至举行答疑现场会,我都对新生事物表现出热情支持的态势。那次的答问集锦至今仍挂在网上。其中知无不言的自我心得或许对年轻学子有所启迪。后来稍觉厌倦,工作室去得比较少了。但每晚上网关心时事,几个书法门户网站也是常客。至少花上一个小时,已看作是生命的一部分了。
书法报:能透露一下您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吗?
曹宝麟:我缓退已经进入第7个年头,除了带两个博士生外,本科的课也一点没减轻负担。看来退休也遥遥无期了。临池是每天的日课,尚有体力站着写两三小时径寸行书。神定气闲,毛笔控制得心应手,无往不利,因此自觉还在进步。写作任务已无硬性指标,随缘而作吧。
曹宝麟作品
猜你喜欢
- 2015-03-17 邱振中:探索书法的可能性
- 2015-03-17 中国在全球艺术市场的份额继续回落
- 2015-03-17 沈阳故宫首次展出86件中国古代铜镜
- 2015-03-17 中国画都·潍坊艺术百家学术邀请展
- 2015-03-17 继往开来——2015中国版画家邀请展
- 2015-03-17 沈阳故宫首次展出86件中国古代铜镜
- 2015-03-17 民间收藏者现日本旧地图 证明钓鱼岛非日属
- 2015-03-17 盘点世界收藏界的中国风(图)
- 2015-03-17 行家称红木家具收藏未来热点是酸枝
- 2015-03-16 兰亭何为:兰亭奖评审的尺度与标杆
- 搜索
-
- 11-16《CCCPA全国少儿书画艺术等级评定简章》发布 2017春季开始报名了
- 09-302016第九届(国际)青少年儿童书画交流大赛火热征稿中(图)
- 01-05福州:俏笔迎春 助学公益
- 12-19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团及理事名单
- 06-10书法家吕庆宜在福师大美院开展艺术讲座
- 04-18全国第二届手卷书法作品展获奖入展公示名单
- 04-13《中国书法报》创刊并面世
- 04-13辽报集团注资合作 中国书法报社在京揭牌
- 04-13《中国书法报》创刊: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 引领书坛
- 03-25福建省老艺协书法委员会在省老干局召开会议
- 16179℃周志高执掌《中国书法》大印
- 11964℃免费赠阅《炎 黄 书 画 报》
- 11046℃刘荣升书法作品选登
- 10139℃中国榜书名家精品展揭晓
- 9846℃中日当代书法大展开幕
- 9781℃韩国直指书法大赛圆满落幕(附获奖名单)
- 9072℃首届中国榜书大赛获得名次暨优秀作品名单
- 8841℃丘程光将在大连举行书法展
- 8647℃中国天津/新加坡书法交流展
- 8192℃ 第二届国际榜书大赛暨中国榜书艺术大论坛揭晓
- 01-05福州:俏笔迎春 助学公益
- 12-19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团及理事名单
- 06-10书法家吕庆宜在福师大美院开展艺术讲座
- 04-18全国第二届手卷书法作品展获奖入展公示名单
- 04-13《中国书法报》创刊并面世
- 04-13辽报集团注资合作 中国书法报社在京揭牌
- 04-13《中国书法报》创刊: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 引领书坛
- 03-25福建省老艺协书法委员会在省老干局召开会议
- 10-10首届福建民间文艺“山茶花”奖揭晓 陈友荣获奖
- 04-25世界榜书联合会中国中原创作中心成立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