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风景的诗人——赵鸿甫水彩画展”在北京隆重开幕

兰亭书童 2014-02-19 书坛快报 评论

中国书画网讯 中国美术馆1226日讯  昨日下午“风景的诗人——赵鸿甫水彩画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是赵鸿甫先生从事水彩创作五十多年来,艺术探索与实践成果的一次完整呈现。展出的四十余件水彩作品既扎根故土,体现东方文化,又不乏现代意味,将人们引向诗意、空灵的画境之中。开幕式现场,不仅有受邀前来的多位嘉宾,还有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赵鸿甫先生的大批学生,现场气氛热烈而感人。

被称为“风景的诗人”的赵鸿甫先生,是一位水彩画家。赵先生1935年生于河南南阳,现任中国水彩画艺委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郑州市水彩画研究会会长,郑州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从1957年第一张水彩风景写生开始踏上艺术之路,到年愈古稀仍坚持在山水间采风、创作,半个多世纪,赵鸿甫先生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毕生热爱的水彩画的创作与教学之中,且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

赵鸿甫擅长水彩湿画法,强调气韵生动的同时,也主张水彩画的创作过程是“水中作业”,运用大量的水可以在水彩纸上表现出宣纸的水墨韵味。如这次展出的《汲水》、《千岁》、《太行魂》、《戍守》等作品。例如《戍守》一画中,雾色中的百年古树和古藤交织在一起,雾气充溢了整个画面,甚至飘至眼前,持枪的哨兵隐在深远处,画面似乎只是一种颜色的深浅变化,但是整体却是滋润鲜活、单纯高雅,颇具神韵的。

在传统手法中赵鸿甫也加入了现代的色彩,而他的色彩又往往不是真实的色彩,而是画家感受到的符合一定情感的色彩。外部色彩的光影被压缩到了极限,色调与色块的经营与组织上升到了主导地位,画面璀璨、夺目,正所谓“随类赋彩”,东方美学发展而来的独具个性的风格在此得到了新的诠释,如作品《秋韵》和《太行空谷》。对自然的体察和对传统艺术的感悟是他的水彩画。

赵鸿甫“乡土系列”的代表作有《牧归》、《金色的山谷》、《黄河岸边》、《打稻谷》、《故乡的路》、《桃花源》、《梯田》、《黄土地》、《明日艳阳天》、《辉煌》、《冰际》等。这些作品中,有牧羊、造船、打谷子、修拖拉机、渡船、归家、秋收、上地、插秧、放牧、打谷场、养鸭等,故乡如诗般的风景展示了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长卷。

这次展出的《黄河夕照》是他19796月的作品。想象着33年前,45岁的赵先生,站在黄河岸边,阔大河面上的渡船升起了袅袅炊烟,天空的色彩由深蓝、群青、浅蓝、青绿、淡黄到紫色,加上翻飞的水鸟,整个画面画幅不大,却气势非凡,夕阳的黄河壮丽万分,令观者无语,振奋、震撼都有。画面总是反映画者的情绪、也映射着历史,78年改革开放的喜悦也仿佛洋溢在这画面之中。

东方绘画追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境,讲究笔墨神韵,讲究散点透视,讲究计白当黑,在这里都得到了全面的体现。没有技巧的呈现却又无不体现着高妙的技巧——风景的描绘走入了自由的王国,品位高下,尽在画中,更在画外。赵鸿甫的风景画则洋溢着浪漫与激情,也许那辈人多变的经历更坚定了他的梦想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挫折可以使人消沉,更可以使人振奋。

编辑:王君

 

Tags:水彩   画展   北京   诗人   开幕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