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人头攒动的安静--三联韬奋书店的首个周末夜场见闻

兰亭书童 2014-04-13 书坛快报 评论

  新华网北京4月12日专电(记者 倪元锦、鲁畅)灯火通明,没有音乐,摩肩接踵,却也安静。11日晚,通宵试运营的首个周末,记者走进三联韬奋书店。首层书架过道站满了人,通往地下一层的楼梯台阶并排坐着三人,只留容一人通行的窄路。晚上11点多,整个书店目测约有八百多人。

  晚上10点半,除了呼呼作响的排风扇,这里静得和窗外北京的夜一样。25岁的张农飞在哲学类书架寻找《德国悲剧的起源》,“工作原因常加班到深夜,这么晚了还能挑书看,安静夜读的感觉真好。”

  戴着花镜的白发学者沉醉于学术著作,几十个欢笑着阅读彩色图书的孩子,校园小情侣抱小熊靠垫、依偎坐在楼梯台阶上翻看漫画书,读者以年轻人居多,也有摄影记者穿梭其间。

  大的过道摆着十余张蓝色书桌,红色阅读灯亮着。书架旁,几十个白色塑料小凳子也坐满了读者。

  家住灯市口的丁女士说,平时睡觉也要凌晨2点左右,离这里就“一步之遥”,不如在这里“充充电”。书店门口,来自香港的Tommy拎着一袋子书满载而归,“经常会去台湾的‘诚品书店’,遇到喜欢的就买,逛书店是种生活,除非买不到的会在网上买,其余都会在实体书店买。”

  在北京工作生活近20年的台湾读者李辉说,若内地也开24小时营业的书店,首都北京文化底蕴深厚再合适不过,三联韬奋书店扛起大旗也在情理之中,“对爱书的人绝对是件好事。”

  北京三联韬奋书店8日晚首次通宵试营业,从18日起将正式24小时运营。书店身着枣红色工作服的傅先生说,这几天夜场读者呈渐多趋势。“肯定是买的没有看的多,尤其是夜场读者。”傅先生认为,实体书店不仅是售卖场,更是阅览室,电子阅读的碎片化趋势下,书店的阅读氛围依然无法替代。

  一张书桌,一盏灯光,比家里更能精力集中,比图书馆更易于取放。室内秒针静静地滴答,窗外“生活”“读书”“新知”六个大字在夜色中十分明亮。上世纪30年代,邹韬奋、徐伯昕等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的文化底蕴,尽在子夜的书香之间。

Tags:夜场   人头攒动   首个   见闻   安静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