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拍卖巨头争相办艺廊 一箭三雕

兰亭书童 2014-06-16 书坛快报 评论

  随着前不久香港邦瀚斯艺廊的落成,佳士得[微博]、苏富比[微博]、邦瀚斯几家国际拍卖行都有了位于香港的展示中心。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仅可以如期推出一年两季的春秋大拍,还可以在全年任何时间推出诸如拍卖、展览、讲座甚至慈善活动等。众所周知,香港是个寸土寸金的地方,租用大面积的场地来建设艺廊岂不是大大增加了自身的运营成本?

  设置艺廊与国际接轨

  在香港,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一年两季在会展中心或是五星级酒店的开阔空间内举行拍卖。而在纽约或者伦敦,国际拍卖行大多有自己的空间,他们并不需要租用场地来举办拍卖。因在自己的空间内设置有拍卖室,所以很多拍卖行可以一年四季不间断地举办拍卖或者做其他展示活动。

  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除中国外)魏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佳士得艺廊的落地对亚洲艺术品市场而言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但之前这种模式在纽约、伦敦早就有。“如果从欧美的情况来看,与拍卖行共生的展示空间或者交流平台,是很自然的,本身就是在生态圈里边的一个自然形态。”

  邦瀚斯亚洲区主席施福也表示:“很多香港的拍卖行都是依靠一年两季、每季一个星期的密集式拍卖活动来赚取收入,在伦敦和纽约却不一样,拍卖活动全年都有。以后,邦瀚斯香港5月举行的拍卖会不再称为春季拍卖会,我们会定期举办拍卖或艺术活动,有时可能是规模大点的拍卖,有时也会是规模小点的,有时仅仅是展览。此外,还会做一些讲座、慈善活动等。我们用高额投资租下太古广场的这个空间,就是为了让它成为一个‘全职’拍场。”

  那又是什么原因让三家国际拍卖行在两三年之内先后在香港设置艺廊,与国际的拍卖模式接轨?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香港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几家国际拍卖行也在香港稳稳地扎下了根。随着近几年业务的发展,拍行建立艺廊已然成为大势所趋。魏蔚说:“之前对在亚洲做艺廊我们处于观望状态,现在推出艺廊也还是试水阶段。目前看来,效果远远超过了预期。”

  弥补季节拍卖之不足

  相较二级市场,一级市场目前还有两大竞争优势:一是客户隐私的保护;二是营业不受时间影响,回款快。显然,拍卖行为了加强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也想弥补自身之不足,这也是现今为何争先恐后开设艺廊的主要原因。施福认为:“香港的竞争无疑是太激烈了,世界5家顶级拍卖行共聚香港同台竞争,为了使自己能做得更好,显然不能只停留于旧有的模式,而是要不断创新。”

  “为什么需要有一个艺术空间呢?第一,除去春秋两拍,我们希望全年都有一些东西可以跟客户有更密切的接触,这就需要一个媒介。第二,在一些特殊的经济环境里边,比如说经济环境如果出现一些不稳定的情况,怎么样在不利的情况下让我们有最大的竞争力?重要的方法就是增加我们的客源。于是有几件事情是一定要做的。板块需要多元化,举办的拍卖和展览的次数也要增加。这都不是季节性拍卖能够满足的,而需要我们有一个自己的平台。”苏富比亚洲区CEO程寿康说。

  魏蔚亦表示,佳士得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抓取市场60%非拍卖成交的市场份额。“客户的需求不仅仅是季节性的。从买方角度来看,他们365天都希望能看到、接触到艺术品,只要有流动资金存在,就随时有交易的可能性。卖方也是这样,我们常说拍卖业务来源3D模式:债务(Debt)、离婚(Divorce)、死亡(Death),现在看来又要多加一个D:发现(Discover),而这个多出来的D便是从买方的角度。买方往往有自己的一个圈子,会随时引发一些购买欲望。作为一个企业,我们要随时捕捉这样的商机。而从卖方来讲,我前面提到的3个D随时都可能发生,很多时候来不及等你春拍或者秋拍。我们要促成这样的买卖,就需要有一个平台可以展现,不能老停留在纸面上。所以艺廊是围绕客户需求自然产生的。”

Tags:争相   巨头   拍卖   一箭三雕   办艺廊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