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中国书画名家刘旦华艺术人生访谈录

兰亭书童 2014-08-13 书坛快报 评论

  提起深圳平湖,总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当地充满传奇美誉的刘氏望族,平湖刘氏名门传承有序,不论祖辈还是今人,都展现出不凡才学,可以说,他们是聚“人杰”之气承续着这一方水土的“地灵”之势。此次,为追探刘门往史,更为见证其族人今日之书法艺术成就,记者有幸采访到了刘氏宗族的血脉传人,他就是国家高级经营师,深圳平湖书画协会常务副会长、山东巨野麒麟斋书画院首席名誉院长、文化遗产大师——刘旦华先生。

刘旦华

刘旦华

  刘旦华先生出生于广东深圳,刘姓是最早迁到平湖的客家人。刘姓家族世代书香,幼年时期便陶沁于书研翰墨中的刘旦华,总会在不经意间透出那种来自于骨髓深处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之蕴质。在采访过程中,笔者强烈地感受到,刘旦华先生对祖辈尊崇备至,对家族的血脉传承也倍感珍惜。其家族故事,以及他书翰修习之所历也随着采访之问在刘先生的娓娓道来中一一展卷。

  世家荣耀 承传书研

  刘旦华先生的曾祖父是清朝当时的岁贡生,在省港地区长享美誉;祖父刘彭龄(紫东)是清末民初省港地区著名文化人,与当时华北地区著名书法家赵铁山(昌燮)同为清宣统已酉科拔贡生,国子监同期。

  在我国清末民初那些政局动荡,民生凋敝的不堪岁月里,改朝换代的痛楚让老百姓留下许多叹惋惆怅,也让诸多英杰怀才不遇,抱负难展。刘旦华先生的曾祖和祖父在当时虽然抓住了科举救赎的最后“稻草”,平湖刘氏父子所创造的“一家两人入贡,父子同年‘岁拔’”之美谈在当地始终传扬,但祖辈们还是没有能逃过千年封建王朝灰飞烟灭之厄运,在清廷覆灭时,作为中国千年科举制度的最后一批贡生,他们被彻底抛弃,谋得一官半职顿成泡影。此后,因刘氏宗亲香港巨绅刘铸伯返回平湖老家捐建“纪劬劳学校”,刘彭龄才受邀出任校长。

Tags:中国   艺术人生   访谈录   书画名家   刘旦华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