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冯远谈中国美术的坚守与选择

兰亭书童 2014-06-19 热点透析 评论

图片说明: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冯远老师做客新华网书画频道的艺术名家访谈。 新华网 杨刚 摄

欢迎进入  视频访谈   访谈主页 

    新华网消息 2009年11月30日下午14:30分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冯远老师做客新华网书画频道的艺术名家访谈,和大家交流新中国美术60年的脉络和“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成功实施的过程。同时他还谈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冯远工作室“水墨人物画创作研究班”的简单情况,就他的水墨人物画艺术观和广大网友进行了互动交流。    

图片说明:冯远在新华网访谈室  新华网 杨刚 摄

    嘉宾简介:

     冯远,祖籍江苏无锡,1952年生于上海,中学时喜爱绘画,自习连环画八年 。1977年从农村调辽宁文艺创作办公室工作,翌年底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师从方增先。198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曾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中国画家、艺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擅长人物画。

一、新中国60年的美术发展的脉络

   (一)、1949——1976

    袁思陶:2009年是伟大祖国60周年华诞,也是美术界的盛会。今年文化部也组织了很多优秀的展览,比如新中国60年美术展,还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成功实施,首先请您简单的梳理一下新中国60年的美术发展的脉络。

   冯远:今年是我们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的文化艺术,中国的美术也经历了60年这样的风雨历程。60年一甲子,我们今天来回顾这60年中国美术走过的发展历程是应该做一番梳理研究工作的,这对我们未来美术发展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前不久我写了一篇《中国美术:承传图新与时俱进60年》,这篇文章是作为一个基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以艺术家的角度对这个60年做了一个简单的回顾。这篇文章是8000字左右,所以很难兼顾到方方面面,不能是具体的史的论述,只是大体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新中国的美术前后经历了60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30年。1978年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向世界开放,转向以经济建设为目标的历史发展新阶段,所以后30年基本是一个稳定的延续的过程。

    可以这么说,美术是和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大发展而同步进行的,每个阶段都应和着党和国家发展的政策指导方针和文化建设的大的目标共同发展。所以这60年来,中国的几代艺术家都通过他们的辛勤创作和智慧劳动为中国的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交出了一个完美的答卷。我们可以把新中国成立作为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以后,就象征着中国的文化艺术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新中国的成立决定了新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走向。

    毛主席在第一届全国文化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有一个简短的致辞。他说:“因为你们都是人民需要的人,你们对于革命有好处,对人民有好处。因为人民需要你们,我们就有理由欢迎你们。”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术家是一个大会师,当时在这个会上大家共商新中国美术发展大计。 “采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批评方法,努力发展为人民所需要的美术工作。”那次大会同时成立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并提出了明确的章程指导思想。

    经历了上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外文化碰撞的时代洗礼,持各种艺术观点的美术家们会聚在一起,他们通过50年代我国党领导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这是一个大的历史巨变。当时美术家的积极性就被激发了出来,作为一个新中国的主人,他们要用自己的画笔去反映人民当家做主人的精神状态。相当多的文艺家、知识分子、作家、艺术家都真心诚意的接受了党和人民的这种思想教育,从灵魂深处开始了一场新的思想洗礼,也接受了广大人民群众各种不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主张和文艺现象批评,进行了的脱胎换骨的思想改造。

  袁思陶:那个时期产生了哪些伟大的作品呢?

    冯远:那个时代的艺术家们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样式来表现新中国成立的这种新气象,1955年至1956年,毛主席提出了在“艺术的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的方针。艺术家的积极性和创作愿望在当时就得到了很大的释放。涌现出了一批新颖有质量的作品。

    后来我们就经历了一个左右摇摆的历史阶段,“反右”斗争扩大化使得一批艺术家们和知识分子受到了批判和打击。当时也是处于多种思想在交流过程中的碰撞。60年代初,党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后来又颁发了《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使得文艺创作再现生机。当时出现了一批好的作品,广大的文艺家们向生活学习,向工农兵群众学习,在改造新中国绘画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多的聪明才智,像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老一辈艺术家革故鼎新,走出新路,傅抱石、关山月、赵望云、李可染的山水画,在原来的传统的技法方面加入了一种新的元素。徐悲鸿、蒋兆和、黄胄、方增先的作品很有代表性。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候一民的《刘少奇同志和安源矿工》等等,反映了那批艺术家们是真心诚意的歌颂新中国的巨变和劳动人民的崭新风貌。晁楣、李焕民的版画作品,雕塑家有潘鹤的《艰苦岁月》,包括刘开渠先生领军创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等等,这个年代是一个充满着激情和理想的时代。同时期的大众美术水平质量有很大提高,比如说杨柳青年画,木板年画,新年画等。在60年代的前期,整个美术界应该说是非常活跃和繁荣的。

    主持人:也就是说那个时期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找到了发挥自己作用的位置。

    冯远:对,艺术家们通过各自的艺术劳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66年到1976年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必须要提,我们应该给出一个客观的、理性的、科学的评价。在那个特殊的处于一种极左思潮的历史阶段,林彪、江青政治集团,对我们中国文化的传承保护和文化的创新,在相当程度上带来了破坏。

    对文化的破坏就在于全盘否定中外文化的精华,把我们新中国前17年美术发展的一些优秀成果全盘否认了,更重要的是迫害了一批老艺术家们。当时的美术创作、教育、出版等等都停顿了下来。各级艺术家协会,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被扫地出门,很多的文化艺术工作者的知识分子被送去进行了劳动改造。

    袁思陶:这个阶段过了以后,美术史就进入了宽松的阶段了。

    冯远:即使是在“黑云压城”的年代,当时还是出现了一些好的作品。比如说大家熟知的《毛主席去安源》,还有宣传画《主席视察大江南北》,还有版画《跟着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这是能够体现文革特殊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品。我们看到了历史所留下的痕迹,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一批很好的作品,比如说油画家汤小铭的《永不休战》,陈逸飞和魏景山画的《开路先锋》,年画《红太阳暖光辉暖万代》,《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唐大禧的雕塑《海的女儿》等等。我觉得广大的艺术家们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也是以一种非常认真的态度,从他们对当时历史时期的认识理解表现革命领袖人物的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

    袁思陶:这些作品从现在来看,在中国美术史上也是站得住脚的。

冯远:是的。所以通过这些作品能够反映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当我们党和国家的文艺方针和人民群众的这种愿望是保持一致的时候,艺术家是同路人,他也是工人阶级的一个成员,是劳动阶级的一分子,表现出来的一定是真情实艺的反映了当时的状态。真诚的、朴实的、追求光明理想的东西和精妙的艺术语言结合在一起,任何时候艺术作品都应该是这样的。

Tags:坚守   中国美术   选择   冯远谈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