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故宫在台湾》:讲述故宫那些事儿

兰亭书童 2014-06-24 书坛快报 评论

  在台北故宫工作45年的石川荣12月2日推出新书——《故宫在台湾》,讲述1949年至2000年故宫文物从台中到台北、从深藏到公展的人和事。

  是60多万件,还是23万多件?

  “写这本书,当然有种使命感。”已退休10年的石川荣说,学商科的他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编了30年预算,职业生涯的最后5年成为故宫参事,“这是很难得的机会”。

  石川荣的书从大陆运台文物存于台中糖厂仓库写起,他把这以清点为主的16年日子称为“默默的看管年代”。

  1948年12月第一批320箱,1949年1月第二批1680箱,1949年2月第三批972箱,共计2972箱运台文物暂存于台中糖厂仓库。

  经过3年清点,属北京故宫的文物总计23.2万余件。

  众所周知,台北故宫保存文物60余万件。在石川荣的书中,读者可以找到答案:1975年,台北故宫在藏品点检时发现器物类多宝格一组实际内含10件或上百件文物艺术品,属书画类的册页,各为独立画作,于是逐件登录以利保存,计件单位的改变,运台文物的数量也发生改变。

  石川荣还在书中透露,故宫库房在上世纪50年代制定的一项管理守则,已成沿用至今的惯例:文物箱件的启闭,必须有两人以上在场,工作完毕文物必须归置原箱,由组长钉固签封,每组工作情形须作开箱记录,以备查考。

  台北故宫主体建筑名叫“中山博物院”

  石川荣的书中透露,1965年8月,台北故宫外双溪新馆建造完工,建筑物命名为“中山博物院”,借以纪念孙中山。

  如今人们来到台北故宫,远远地就能领略其伟岸气势。斜弧屋顶,翠绿屋瓦,彩绘斗拱,弥勒底座,显示出中国传统宫廷式建筑的精美。

  竖立在故宫正馆一楼的孙中山座像,为法国雕塑家朗度斯基创作。雕像基座四面为“讨袁护国”“商讨革命”等浮雕。

  新馆选定于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开幕,展出文物1563件。当天,孙科为孙中山铜像揭幕。

  妙趣横生的故宫名人

  在新书首发式上,台北故宫原副院长林柏廷说,石川荣一直住在故宫宿舍,上班的事他知道,下班的事他也知道。石川荣撷取12位名人,让人们看到故宫文化的另一面。

  “怒气写竹、喜气画兰”的叶公超,因漏雨浸泡《四库全书荟要》而丢了乌纱帽的孔德成,为故宫捐输私藏的秦孝仪,过世后将住所摩耶精舍交由故宫管理的大师张大千……

  专程前来的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称,故宫文物经过血与火的洗礼运到台湾,也使故宫文化对台湾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导向作用。《故宫在台湾》将大时代的侧面,从个人角度,生动细腻地呈现,丰富了故宫院史,很有特色。

Tags:故宫   事儿   讲述   在台湾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