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废品堆里扒出千年云锦秘笈

兰亭书童 2008-09-04 收藏资讯 评论
要用最好条件来保存

    王伟和同事们走进河西应天大街一个废旧的厂房时,眼前的仓库让他们充满担心。在这个堆满废旧物品,毫不起眼又破破烂烂的仓库里,真的能有他们想找的东西?


    王伟走近角落里一堆包裹着的卷档,拨开上面厚厚的灰尘。他对里面能有什么,并不抱有太大的希望。


    但是,当他打开这些档案袋时,他惊呆了。


    南京云锦1500年的绝密工艺,展现在他们面前。


    南京云锦,瑰丽奇绝,号称南京的“活化石”。今天的南京人,多从南京云锦研究所的产品中,才得以窥见其绮丽的风姿。可是,在100多年前,南京云锦却是以另一种姿态依托存活,并享誉世界。


    它的名字,叫作中兴源丝织厂。“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云锦奄奄一息、濒临灭绝的时候,是南京中兴源丝织厂仅存的四台织布机还在生产云锦,就是这四台织布机,让云锦工艺没有在那个年代死亡,保留下了这支‘艺脉’。”


    南京市档案局接收整理处副处长王伟说。


    建国后的“云锦源头”


    中兴源丝织厂是南京历史最古老的工厂之一,也是中国丝绸工业中有相当影响的厂家之一。它的前身开设在清代,总号由四人合伙投资纹银四千两,专门经营各种绸缎绣货,曾在南京设立收购货品机构,后来因战争导致机构解散。


    直到1948年,原中兴源的部分股东在南京重新组织了南京中兴源。当时,丝织厂仅存4台织机,8名工人。这4台织机一直没有停产,成为当时南京唯一还在生产云锦的地方。1956年,中兴源丝织厂与南京11家丝绸小厂合并,定名为公私合营南京中兴源丝织厂。


    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中兴源丝织厂的云锦声名鹊起,海外扬名,仅1980年一年间,就接待外宾近50次。


    但是,1989年以后,中兴源丝织厂由于资金、原材料紧缺,机器开台量不足,开始大幅度亏损,在1997年宣告破产。


    随着中兴源的破产,该厂名噪一时的云锦工艺也随着不知所终。据说,在中兴源鼎盛的时候,曾经保留下大量档案资料,甚至有云锦工艺方面的绝密技术资料,然而,厂破产之后,厂房、人员都有极大变迁,这些档案资料无人问津,下落不明。


    直到11年后,这些隐藏着惊艳秘密的宝贵档案,才在南京市档案局的工作人员手中重见天日。


    废仓库里的惊艳秘密


    “我们是在应天大街的一个废弃仓库里发现这些的。”回忆起当天寻找到这批“宝藏”的过程,南京市档案局接收整理处副处长王伟还很激动。


    2006年左右,南京市档案局就筹备着收取保存南京的工业档案。“南京有一批百年老厂,都曾辉煌一时,现在厂虽然不在了,但是留下过大量的档案。这些档案已经流失大半,要是再不抢救,以后这些老厂留下来的只能是个名号而已。”


    南京市档案局跑了许多家单位。而中兴源丝织厂,是他们抢救到的第一份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也最有价值的老厂档案。


    王伟告诉记者,中兴源丝织厂原本地点在朝天宫堂子街一带,破产之后,该厂和同属轻纺集团的几个厂合并,老厂区的一些东西也搬到了河西应天大街的一个纱厂里。不久前,他们接到消息,中兴源丝织厂还留下了一个托管中心,这个托管中心专门处理老厂破产后的善后事宜,而中兴源丝织厂的旧有档案很可能也保留在这个托管中心里。


    市档案局接收管理处立即与其取得了联系,得知档案的确还在,立刻赶到了应天大街。他们找到了一个废弃的破旧仓库,看到眼前破烂混乱的状况,一堆堆废弃物体蒙着灰尘堆在墙角,档案局工作人员的心都提了起来。


    “当时没抱什么希望,就想着还能留下点文件卷宗,不破不损就很不错了。”


    可是,当王伟把这些档案袋打开时,他这样形容自己的感觉:“吓到了!”


    他的眼前,不仅仅是一卷卷整理完整、套件齐全的档案,而且,中兴源丝织厂一百多年来的工艺核心机密,全集中在他手中:全套的云锦花样精密图纸,五十多套样品实物、每套样品的原料构成数据和详细、繁复的工序技艺,精确到每一道丝怎么织,每一个色怎么染。


    当一幅幅流光溢彩、灿若云霞的织锦样品,在黑暗飞灰的仓库空间里蓦然展现时,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惊呆了。


    最大图纸占地8平方米


    昨天,在南京市档案局,记者见到了这些珍贵档案。“全套有近2000卷,其中包括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实物档案和声像档案四类。”南京市档案局接收整理处处长徐豫告诉记者。


    档案盒里,记者看到了一张张厚厚的图纸,每张图纸上都是云锦的花纹图样。图纸展开后,整幅图纸全部由约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小格构成,一幅图纸有上千甚至上万个这样的小方格,而云锦图案就画在这些方格上面,每一笔,每个角度,每种颜色都十分精确,为保证印出的花样准确无误,纹路和图案尺寸精细到毫厘。“这图纸就像今天巨大幅的十字绣。”徐豫笑称。


    这些图纸足足有100多袋,每袋都在10张以上,数量有上千张。其中最大的一张图纸,铺开足足占地8平方米!图案以大花、祥云、飞鸟、龙凤为主,工作人员展开一张大图纸,宽2米,长有6米多,要三四个人联合举着才能完全让它站起来。图纸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比图纸更珍贵的是,档案中完整地保存着中兴源鼎盛时期生产的50多种主要织锦产品的实物样品,每个产品又单独有一册详细的档案,包括织物样品、风格特征、产品物理指标和织物的规格与工艺程序。


    尤其是工艺程序,更集结了中兴源全部的工艺精华:每一种云锦产品,它原料中混合的真丝、人造丝、合纤原料的精确成分,“绢丝”工序中,染色配方和染色工艺,“翻丝”、“整经”、“络丝”、“拈丝”、“并丝”、“定型”、“成绞”、“卷纬”、“织造”等工序,外幅内幅是多少厘米,经密纬密是多少厘米,“大红”这一个颜色中,红色占百分之几点几,黄色又占百分之几点几,翻丝时,主轴速度是每分钟多少转,线速又是每分钟多少米……“外行虽然看不懂,但是懂得纺织的人只要看到这一套完整的工艺资料,就可以依葫芦画瓢,成功复制生产这种产品!”


    而这也意味着,中兴源厂虽然不在了,可它的工艺,却被救活了。


    “云锦的制作工艺是绝密中的绝密,这套档案就是南京云锦的生命之源。”


    用最好条件保存“生命”


    “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明代诗人吴梅村在《望江南》中曾这样赞美云锦。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在一个废仓库里尘封了十多年之久的云锦样品,仍然如此光鲜夺目,焕采如新。记者轻轻抚摸锦面,轻柔绵软,犹如少女颜面,手指抚过之处,不带起一丝浅皱,气质高贵,不可亵玩。


    尤其是这些锦织的名字,更充满了古典韵味:彩库锦、古香缎、四则莲、风华锦、金玉缎、媚春绸……


    徐豫告诉记者,中兴源丝织厂的全套档案,将进市档案馆的库房珍藏,库房全年恒温24摄氏度,湿度在45—60之间,防虫防霉,每天去湿控温。在这样的条件下,这套老厂遗档将得到最妥善的保管。

Tags:云锦   废品   秘笈   堆里   千年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