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 艺术市场 / 正文
作为书画家,高兴莫过于作品为世人喜爱、求购乃至珍藏,但有的人却过于迎合市场、贪图名利,将自己的作品千方百计地赠送到知名公共场馆、社会政要、名人或巨贾手中,而后借助名馆、名流“被收藏”来大肆炒作自己。此举常常是某些“著名书画家”所为,为业界和社会有识之士所诟病。
自古以来,中国书画大家多追求德艺双馨的境界。他们常常不以书画家自许,书画不过是其怡悦情志、修身养气的艺术方式,是其精神生活的一项内容或礼尚往来的一种习惯。他们惜墨如金,不屑媚俗,耻于主动送上自己的作品来求得相关的名与利。
从收藏的角度而言,非亲非故之间,若要慕名求得大家真迹,那是要想些法子并有所表示的。于是《隋书》中有了支付稿费的最早说法“润笔”,后来润笔费有了约定俗成的报酬标准叫做“润格”。清人郑板桥就曾公开宣布自定的书画尺幅价格,为后人所模仿。常言道,“便宜无好货”,何况是送上门来的作品?虽然有些未出名的书画家润格不高、艺术水准不低,但在特殊的功利目的促生的“被收藏”现象中,那些送上门来的作品,即便是作者的“力作”,也不会是意境、技艺高超的妙品——心在名利,作品又能如何?因此,古来大家或名流诸君,往往假托不谙书画之道,对那些不请自来的书画家避而远之,以免落得个“被收藏”对象,而污损了自己的名节。
遗憾的是,“被收藏”如今已然成为当今书画炒作营销的主要手段之一——那些自以为“著名”而又不被社会认可的书画作者和他们的包装者,绞尽脑汁找到联系知名公共场馆、社会名流的道儿,或者穿梭在各大展览的开幕式现场,寻找一切机会将精心炮制的所谓精品力作“敬呈方家赐教”。这一过程少不了合影留念乃至录像,也少不了一些鼓励甚至褒奖的话。主动的赠予者,表面恭敬,心中窃喜;被动的接受者,作为社会名流“拨冗”接见书家的时刻,也总得作喜形于色之状,附庸风雅,讲点好话,否则怕人传出某公“没有品位”或是“不近人情”之说。不负责任的点评,经常是迎合世俗而又无可奈何的需要,却让“力作”被收藏之后的社会效应和市场效应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这些“被收藏”的作品真实水准如何,在这种“喜庆”的时刻,恐怕是没有人实话实说的。现实的情况是,有些书家,即便将常年练习的“神”、“龙”、“福”、“寿”等字全都写上,再加上有如鲁迅先生笔下人物孔乙己“茴”字般的多种写法,这“力作”也依旧苍白无力。然而,即便是懂得书画艺术的行家里手,在书画作品“被收藏”的现场给予了严谨客观的评价乃至批判,也不影响这次见面市场价值的深度挖掘——书画作品“被收藏”后,炒作此公的系列动作也就出笼了。一般而言,某“学术单位”会先将此公作品编凑成册,加之手拿作品与公共场馆负责人、社会名流的合影,精美装帧出版,再举办此公的专家研讨会,安排圈内人士给予廉价的高度评价,诸如“幼受庭训”、“涉猎诸家、多体兼擅”,又如“作品多次获得大奖,被多家博物馆收藏,入列世界华人艺术名人大典”等。最后的关键环节是媒体曝光,各色媒体纷纷推介,此时常常也要加上“被某公共场馆收藏”的信息或作者与社会名流的合影,更少不了名流和业界口吐莲花的称赞——作品毫无生气的“平庸”被说成“古拙”,突破法度的“丑书”被说成“创新”,如此等等。这阵势让人目眩耳鸣,置我等普通艺术爱好者于云遮雾绕之中,若是心里还是没有长出几分佩服,便会怀疑自己是否有些狂妄或无知。
此类“被收藏”的市场炒作,利用的是崇尚名流的羊群效应。“被收藏”的谜底并不复杂,技巧也并不高明,却助长了书画界炒作的不良风气,伤害了艺术市场的参与者。若将此类现象的危害全部归因于书画家本身,似乎有失偏颇。始作俑者,往往还有囤积炒作的收藏者、来者不拒的知名公共场所、不负责任的拍卖公司等。他们和书画家一样,都是书画市场链上的利益共同体。大伙只顾在“鸡犬升天”的过程中捞足油水,哪管是否真有“一人得道”,此公创作的东西是否值得收藏。
还有一些“被收藏”漂洋过海,欺世盗名,贻笑异域——人脉广泛的利益相关者托关系将作品硬塞给了国外的博物馆、联合国官员、外国名人政要。此等消息在国内媒体广为传播,却难以得到“收藏方”的证实,也难见到作品被展示。国外博物馆长期陈列的,还是人们公认的经典,包括从我们老祖宗手上抢去的东西。云泥有别,大浪淘沙。我深信,书画艺术和市场自有其基本规律,“被收藏”的作品即便可以欺人一时,也骗不了一世,更骗不了天下。
- 上一篇:建水窑兴起的历史背景
- 下一篇:陶瓷鉴定标准器标准的相对性
猜你喜欢
- 2015-03-18 湖南藏家藏名匾626块 有从厕所牛栏抢救
- 2015-03-17 书画家启功逝世10周年作品展在京开幕
- 2015-03-17 书画家启功逝世10周年作品展在京开幕
- 2015-03-17 看好收藏品升值潜力 天津市民爱上收藏
- 2015-03-17 收藏书画作品的“门道”
- 2015-03-17 国内收藏会所鱼龙混杂 多打高端招牌牟利
- 2015-03-17 全球顶级收藏家格局发生新变化
- 2015-03-17 武汉砚台9成以上是赝品
- 2015-03-17 广彩被误解为大红大俗 拍卖市场“非主流”
- 2015-03-17 古董相机是原始股 经典徕卡相机两年价翻倍
- 搜索
-
- 02-18“2016当代书画作品微信拍卖会”拍品征集公告
- 03-17嘉德秋拍古画巨制迭出 2010年1
- 03-17英国最大拍卖行首次在京预展抢滩国内市场
- 03-17乾隆官窑瓷瓶值天价?拍卖槌敲碎委托人休克
- 03-16嘉德四季十周年回顾:四季映射文化历史面面观
- 03-16赵涌在线重推艺术找家3月当代艺术专场
- 03-15质疑者增多《砥柱铭》九大漏洞问倒拍卖行
- 03-15国家出台行业标准 今后艺术品拍卖要挤水分
- 03-15怎样才能做大做强中国艺术品市场 2
- 03-15中国艺术品质押贷款问题研究 服务为先
- 1805℃1935年赖茅酒拍出1070万
- 1399℃“2016当代书画作品微信拍卖会”拍品征集公告
- 349℃嘉德拍得名画是印刷品?买到假拍品维权难
- 252℃泉州古玩市场现状鱼龙混杂 未来前景看好
- 222℃缁堢?闆嗕綋缂鸿揣 鑼呭彴閰掗兘鍘诲摢鍎夸簡
- 220℃河南民权的“画虎村” 图
- 218℃砚台的选择
- 193℃浜氭床涔板?鎴愭磱閰掓媿甯備富鍔涘啗
- 167℃青岛东莱银行旧址5000万底价拍卖(图)
- 151℃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拍出4.255亿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