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近年来不断升温的收藏市场,正面临着假货泛滥的困局。
记者近日探访长沙藏市,发现了比假货更令人吃惊的真相:在收藏界,买到赝品并不稀奇,但买到赝品后维权却极其罕见;囿于“宁愿吃亏不能丢人”的行规和钻了法律不健全的空子,收藏者高价买到赝品后,大多选择伺机转手来“挽回损失”,这也导致赝品在收藏者手中传来传去,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梁兴
【数据】 免费鉴宝,真品不到一成
10月17日至19日,湖南省收藏协会和湖南省第三届金融博览组委会合作,在金博会现场进行免费鉴宝活动,想给家里的“宝贝”测测身价的收藏爱好者趋之若鹜。
记者关注了一位孙姓老人的鉴宝经过。孙大爷带来了他珍藏的12件“宝贝”,有瓷器、玉器、字画,都是他在古玩市场上淘换的。然而,经过湖南省收藏协会鉴定中心的几位专家鉴定,孙大爷收藏的这些“宝贝”全都是赝品。
鉴定专家黄念曾现场指出,孙大爷带来的仿古玉剑饰明显被放大很多,不合古时的规格,而另一件印章虽然摸起来很光滑,但只是打蜡,非正常的表面抛光。孙大爷回忆,这两件玉器是在古玩市场的一位小伙子手里买来的,当时要价3000元,最后1000元成交。“差价这么多,我也觉得不靠谱。不过总共才1000元,就当玩了吧。”孙大爷说。
孙大爷并非个案。这次活动期间,一共鉴定了300多名收藏爱好者的近2000件藏品,里面真正称得上是古玩的不过二三十件,还不到一成。当今收藏市场假货猖獗可见一斑。
【现象】 “市面上的古董90%是假的”
每到周末,长沙各个古玩市场人头攒动。他们的脸上,有把玩时的小心翼翼,有“捡漏”的万分欣喜,也有“打眼”的无尽懊恼……其中的挑战性,让玩家们乐此不疲。近日,记者请来湖南省收藏协会资深藏家卢伯雄,一起探长沙的古玩市场。
长沙的古玩收藏市场主要集中在韭菜园和天心阁这两块。这些古玩市场的销售都比较综合,既有玉器、漆器,也有旧书、字画等,并没有非常清晰的划分区域,到了双休日就非常热闹。卢伯雄介绍,这里最大的特点就是“鱼龙混杂”。绝大多数藏品都是仿的,甚至仿造的工艺都很粗糙,可摊主也会明明白白地告诉你,“这就是工艺品”,要价不会过于离谱。
当然,能否在一堆“鱼目”中找到“珠”,就要看个人的眼力和造化了。“这里面的水非常深,市面上那些按古董来卖的,90%都是假的。”一位爱好收藏古书的藏家表示。
【揭秘】 行规“不打假”,都玩击鼓传花
假货为何如此泛滥?相关专家分析,目前法律法规的缺失、监管部门的缺位,是藏品市场鱼龙混杂、假冒泛滥的一个根本原因。
更有收藏界人士自揭老底:“买到了赝品,只能怪自己‘眼力’不济。自古以来古玩界的行规就是‘不打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东西是好是坏全凭买方眼力,好坏都要认账,没有退货的道理。”他说,买古玩的经验是“哭”出来的,在古玩市场哪有不交学费的道理?
“在古玩这个行当,造假不叫造假,而是称为‘做旧’、‘修旧’。假的不说是假的,而是说‘新’的,真的说是‘老’的。”在韭菜园一带经营古玩的刘老板告诉记者,只要卖方没有隐瞒真相,就谈不上欺诈。因为历代都有仿品,也就是所谓的赝品,它们同样有收藏欣赏价值,只要双方认可,出多少钱都正常。
上述观点得到了卢伯雄的证实。古玩市场是一个特殊行业,在交易中按约定俗成的职业习惯形成了特有的行规行约并长期沿用。其中最主要的行规,就是在古玩行业“不打假、不三包,出售赝品不算骗人”。“这个行规自古以来就有,到了现代社会,古董交易基本延续。而且在古玩界,普遍不谴责造假的,反而讥笑买假的。”
这也是为什么业内普遍认为市场上真品比例出奇地低,但这些年却鲜见买家维权的原因。“大家都玩击鼓传花呢!买家转身就变成了护假者。”卢伯雄表示。
律师观点
“行规”不能大过法律
针对所谓古玩不打假的“行规”,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小娇认为,当古玩进入市场流通交易,它就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就应该受法律的制约和规范。
刘小娇表示,“古玩不打假”虽然延续了千百年,但它的本质是和法律及社会公德相悖的,不能游离于法律之外更不能高于法律之上。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而故意制假、售假、鉴假、拍假、托假就有诈骗嫌疑,触犯了法律。
湖南省收藏协会秘书长林安国对此也表示认同:“古玩交易虽是一种特殊行业,在长期交易中形成了特有的行规,但法律规范是社会一般行为的总规则,当行业规范与之冲突时,则应服从于法律规范。”他呼吁,目前的文物收藏热、文物市场热,反映了公众的文化需求。面对这样庞大的收藏群体和市场,政府应该不断发展和完善服务体系、管理体系,尽到依法管理、依法规范的职责。
记者手记
别让“假亦真时真亦假”变成事实
俗话说“盛世藏古董,乱世买黄金”,而越是太平年代,古玩造假之风也越是猖獗。其实我们倒不必因此而过分地感叹人心不古,因为造假之风早已有之。
古玩仿造,宋代算是第一个高峰,但那时许多人仿造古玩不是为了骗钱,而是为了雅兴和情趣。而后来有人发现这种造假的东西也可以卖钱的时候,情况就变了。到现在,古玩收藏用来骗钱似乎成了主要功能,古玩收藏的“雅玩”之趣已荡然无存。
甚至有不少市民对古董收藏的理解就是假货,收藏市场也因为假货的充斥变得不干不净,开始出现只有行骗才能“生存”的荒诞现象。所以现在有人用红楼梦里的那句话“假亦真时真亦假”来感叹如今的收藏市场。如果对收藏市场放任自流,不加以整顿肃清,那么“假亦真时真亦假”这句话也将不止是一句叹息,而将成为事实。
- 上一篇:调查:如何突破创意与人才的瓶颈
- 下一篇:收藏故事:宋辽金铜镜中的人物故事
猜你喜欢
- 2015-03-11 击鼓传花 齐白石作品再拍新高
- 2015-03-11 玩的不是收藏是投资 别做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
- 2014-06-05 网售陨石充斥假货 专家:全球目前仅收集4万多块
- 2014-05-27 收藏品高价回购背后的吸金骗局
- 2014-05-22 鉴宝专家:荣成民间收藏水平较低 真货不多
- 2014-05-09 艺术众筹骗局:何成瑶众筹做局曝光
- 2014-04-24 40亿天价“莎翁肖像”:庞氏骗局还是物有所值?
- 2013-10-23 当心黑白和田玉骗局
- 2011-08-15 黄胄画过多少驴?书画拍卖市场多少是真货?
- 2010-07-02 资深拍卖师:无底价拍卖多骗局 业内没有拍假
- 搜索
-
- 03-18铁杆球迷“趣评”足球改革方案
- 03-18湖南藏家藏名匾626块 有从厕所牛栏抢救
- 03-18古董镜头 发烧新宠 2010年10
- 03-17从配角到藏市宠儿 茶器——品茗千年雅韵
- 03-17跟风暴涨之后 黄龙玉近期短炒行情正在降温
- 03-17厦门最大水晶石:重达200多斤 开价130万
- 03-17藏市“黑马”将军罐 青花将军罐收藏价值高
- 03-17端砚在拍卖市场量价齐升 媲美鸡血石及田黄
- 03-17古砚身价风生水起 2010年09月
- 03-17艺术品收藏可另辟蹊径 专场拍卖有宝可淘
- 1342℃密云57座古墓被盗掘一空 19万平米古墓发掘完毕
- 551℃仿清早期若深珍藏款盖盅鉴赏
- 341℃长江石价格炒高喊价300万 上千人江边淘宝
- 330℃国内元青花拍卖不温不火
- 319℃“瓷片族”工地捡瓷 提醒瓷片收藏要有主题
- 300℃战国刀币
- 221℃中国龙大银章发布会北京举行 图
- 210℃80后90后藏家怀旧 收藏变形金刚游戏卡
- 197℃奥运钞疯涨500倍 纪念币没这么火
- 197℃买茅台股票真的不如买茅台酒吗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