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艺术市场 / 正文

苏富比秋拍傅抱石《过凌敲台》千万成交

兰亭书童 2014-02-04 艺术市场 评论

中国书画网讯 108日上午,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中国书画”专场,来自世界各地的325件名家杰作,拍价总估价近1亿7,000万港元(2,180万美元),其中,有不少更是出自名家旧藏。

其中,我国国画大师傅抱石的《过凌敲台》先是以550万港元起拍,最后由一藏家以1000万港元高价拍得!(估价: 800万至12百万港元)

凌敲台坐落在安徽黄山,原为南朝宋武帝刘裕所建避暑离宫。傍筑黄山塔、怀古亭等,后荒废。历代骚人墨客登临即有赋咏。按康熙二十三年(1684)他赠赵阆仙〈山水十开册〉,中有一开即题此诗,可知当在此年之前往游。另〈元济书画合卷〉,其中一段亦题此,并有题跋云:“凌敲台在太平府黄山,去北门五里。旧时江水绕其足。今去采石廿余里。余因访无相寺,偶登台赋此。”诗中结尾两句“当年歌舞人何处?独剩荒台起暮笳。”似和应元代散曲家薛昂夫〈寒鸿秋凌敲台怀古〉曲“凌敲台畔黄山铺,足三千歌亡家处。”盖宋武帝于此蓄歌姬舞伎三千,以享别苑逭暑之燕乐。待清湘触目处,袛是前朝过客悲往事,亭空荒台,黯然销魂矣!这岂非朱明遗裔空对河山破灭之叹,抚今怀昔,诗中别有寄托。抱石参透大涤子情怀所寄,故画中以缁衣策杖者,踽踽独行,盘桓于登山甬道上。甬道狭隘仅容只身来往,迂回穿插于奇岩怪石的缝隙中,山腰凹陷处现房屋一角,或为凌敲台故址。

全幅构图诡异奇险,巉岩峭壁,层叠而生,外沿形状非刚锐嶙峋,却如弧形略似卷云状;画面无方寸平坦之地,其势皆盘旋歪斜,种种铺排在打破了视觉上接受的惯性,刻意强调内部空间不平衡的关系,肃杀荒凉的气氛自生,而着眼所在的兴亡盛衰之感谓,在画境中亦生对应之效了。傅氏虽曰“拟上人笔意”,但取法却博采明末清初野逸派诸家之长,清湘以外,尚可窥见戴鹰阿、梅瞿山影响的痕迹,惟消融精妙,了无生硬拼凑之弊。全画不以用笔勾划为主,线条多圆转而舍刚劲尖峭,擦染居多,纯粹为配合营造画境气氛而采如此手法。画面色调沉实,略敷花青淡赭外,几纯施净墨,惟墨色浓淡变化微妙,层次以至山石的体积感自然而生。笔墨细腻处,往往显露于方寸毫厘间!

编辑:王君

 

Tags:成交   傅抱石   凌敲台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