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习书随笔 / 正文
“九届国展”揭晓后,有人对我说:浙江这次很惨,上榜者寥寥。我不知道浙江这次有多少人获奖入围,因为我对此并不感兴趣。又有一位投稿者,用十分遗憾的口吻告诉我,他头几轮都是过了的,最后一轮仅以一票之差被刷了下来,如果获奖名额再多一个,他就有幸上去了。我不知道他的说法有没有根据,对此同样不感兴趣。
倒是他们的感慨,引发了我的另一种感慨。
我觉得,所谓“国展”,越来越像一场体育竞技运动。变成体育竞技运动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好,问题在于,当我们把体育竞技活动与民族自豪感和国家的最高荣誉过于紧密地捆绑在一起的时候,“金牌”的含义已经开始发生变异。记得当年在上大学的时候,听到中国女排夺得金牌,整个社会为之激动狂欢,因为当时国家刚刚从一场浩劫中走来,尚处于贫困落后阶段,实在需要这样的喜讯来振奋人心。现在,国家经济繁荣,日益强大,人们的精神已经不再脆弱得需要用体育金牌来作“强心剂”。在重大比赛中体育健儿们能够夺得金牌当然高兴,得不到金牌,也不至于看成是了不得的大事。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其实,首届雅典奥林匹克运动会并不设金牌,因为组织者认为金子太俗气。现在,人们对金牌的追求,则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以致违规服用兴奋剂之类的丑闻屡禁不绝。我想,这与奥林匹克精神是背道而驰的,也是奥林匹克的先驱们所不愿看到的。
书法原本是一种实用的书写,是文人们交流感情、抒发灵性的高雅手段。组织展览的初衷是无可厚非的,对调动书法人追求书法艺术的积极性,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在书法的实用性不断退化,乃至淡出的情况下,书法依然能成为热火朝天的全民运动,各种展览、特别是“国展”起到了相当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书法人对“摘金夺银”的追求,也到了偏激的、畸形的程度。
应该说,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运动有推动作用,但两者并不是一回事。对绝大多数普通公民来说,参与体育活动的根本目的是锻炼身体,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因而,大可不必在挑战体育项目的极限上下功夫。能够走上领奖台的运动员毕竟是少数,而且这些夺得奖牌的运动员,付出的代价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有的甚至造成终身残疾或难以愈合的伤痛。我们可以为他们的成功喝彩,可以学习他们这种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但是没有必要去简单模仿竞技体育的做法。
“竞技书法”也如此,各类大展对书法活动的开展的带动作用是不能抹煞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展览书法”、“竞技书法”并不等于书法本身,它是书法的一种“衍生物”,一种“变异”。或者说,它只是一部分书法组织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采取的手段,并不是书法的必由之路。我们的书法社会应该是多元的,可以有一部分人围着“国展”而努力奋斗,也应该有更多的书法人游离于“展览游戏”之外,做一个看客,甚至连看客也不屑做,只是宁静地顾自己做书斋功,在博大精深的书法山里寂寞地探索。
一个地方出了几位奥运冠军,自然是值得祝贺的事情,但由此而认定此地必是“体育强省”、“体育强市”,全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必定高于别处,这是简单机械的思维。今年就将迎来北京奥运,听说一支多达五百余名运动员的中国奥运军团已经组成。我们当然希望国手们能够多拿金牌,但断不会把拿金牌多少与国家的强盛与否联系在一起。不管2008年我们拿多少金牌,中国的泱泱大国地位都是摆在那里的,不论体育,还是综合国力。
一个地方出了几位“国展”获奖者,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以获奖者多少来评判一个地方的整体书法水平高下,则显得荒谬而可笑了。比如说浙江,作为一个书法重镇的地位摆在那里,不能因为在“国展”拿“牌”少而认为浙江的书法滑坡了,更不能由此判定浙江书协组织不力。
最近一段时间,我收到不少远方的陌生朋友的来信来电,他们虔诚地参加了“国展”投稿,结果只是徒添烦恼,徒增伤心。他们找我来说这个话题,实在是“拎着猪头寻庙门——找错了地方”,我对“国展”从来不感兴趣,对此又有什么话可说呢?
我只能说,你没有体育健儿的特殊体质和雄心,就不要去做金牌梦,但这并不妨碍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把身体练得好好的。就纯粹修身、健身的目的而言,普通人的体育锻炼比身经百战、伤痕累累的体育选手可能更能奏效,当然,前提是要把金牌带来的荣誉置于一边。
你没有“国展国手”们的“特殊本领”,就不要奢望通过“国展”而一举成名,但这并不妨碍你热爱书法,每天临帖,从中享受到书法带给你的无穷乐趣。就纯粹追求书法艺术真谛而言,普通书法人比“书法国手”们可能更能达到目的,因为可以不为名利左右,可以轻装前行,而不必受到“国展”指挥棒的羁绊,也不必看评委们的眼色行事,当然,前提是把获奖带来的虚名看得淡一些。
只要你热爱书法本身,而不是附加在书法身上的其他东西;只要你看重书法的本质和终极目标,而不是一些乱花迷眼的过程,问题就会变得非常简单。你说呢?
- 上一篇:从李小山“今后坚决不写一篇收费文章!”说开去
- 下一篇:兰亭雅集 “逼”上兰亭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4-10艺术如何不老
- 03-30推荐诗集《回眸》方成义 著
- 03-11重庆奉节现三峡库区最老“造纸坊” [组图]
- 03-11全国人大代表杨娟娟:建议将新化安化茶马古道列入世遗申报
- 03-11内蒙古8世纪-10世纪古墓群为蒙古皇族葬俗起源提供考古实证
- 03-10女工怀孕被逼辞职,妇女权益如何保障?
- 03-10饰而杰国际公司中国第二家工厂在湖北孝感奠基
- 03-10渣打人民币环球指数录得八个月最大升幅
- 02-03金农郑燮带动扬州八怪整体价格
- 08-23胡兰成曾称三生石上只有张爱玲名字:终究要等她
- 6682℃台湾画家谢坤山的人生
- 5625℃学“草”先通“楷”
- 5285℃中国书法结体原则感悟
- 5087℃“书”无十年功
- 4451℃线条:中国书法的基因
- 4380℃学习与欣赏书法的三重境界
- 3507℃汉字·唐诗·书法
- 3444℃中国书法存在价值初步探
- 3405℃书法称不上最高艺术
- 3104℃毛泽东与作家孙俍工的书法缘
- 04-10艺术如何不老
- 03-30推荐诗集《回眸》方成义 著
- 08-18让书法架起一座桥——怀念著名书法艺术家王渊华先生
- 07-24细节——九届国展随谈
- 07-24如何面对丧失文化身份的中国书法
- 07-24“主题”书法的发展与流弊——从写到画、到做、到俗(下)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