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习书随笔 / 正文

告别《书法》

蒋含光 2010-05-26 习书随笔 评论

告别《书法》

                                 蒋含光

我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余年间,即忠实于《书法》的读者,三十余年后今天我不得不向她告别了。因为这三十年间,我觉得《书法》也同人一样变得越来越苍老,越来越枯瘦,越来越空虚,再不像原来那种以振兴中国书法为己任的朝气蓬勃青春焕发的《书法》了。

说老实话,现在的《书法》一到我手,除了看几幅前人著作的墨迹复制件而外,到了后面几乎是很少或没有可以启人兴趣,发人思考的理论作品了。而《书法》本身原来就是中国少有的王牌似的书法理论刊物,为什么会穷瘠到这样?她对我是这样:不见她又想她;见了她又不想再看她。如像一个恋爱中的人,不见她天天想她,见了她那种贫瘠饥瘦的样子又不忍再看她。有的时候我真认为出这种刊有点浪费纸张笔墨。我们知道爱书法的人总是惜墨如金的呵!我不仅是书法的读者,也曾是《书法》的作者,怎么她也会同我一样随着时间而苍老了呢?人不谓,理论之树是常青的么?

是中国这块书法土壤太贫瘠,养活不了这棵常青之树吗?我的答复:不是。

这里我们应该先讲一下理论的产生。按照一般哲学认识论的解释,理论是将实践者的经验加以梳理找出其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的逻辑,加以升华提高便形成了理论。中国提出的中国革命战争的理论就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孙子兵法》、《吴起兵法》就是因为他的作者都是常胜的名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就是因为他总结了中国数十年战争的胜利和失败的实际经验的结果。中国数千年书法创作的理论,也大多是书法家对自己创作的切身体验总结的结果。如蔡邕的“笔论”,王羲之的“书论”、欧阳询的“八诀”、颜真卿的“述张长史书法十二意”等等……。而我们现在的书法理论工作者,却不是要从中国数千年书法的创作实践中和理论研究中来寻找发扬光大中国书法艺术的途径。而是要从从未产生过书法艺术的西方艺术中去寻找书法艺术发展的位置,他们要从新建立中国的书法理论,他们要先理论后实践。他们称中国书法是什么点线艺术、黑白艺术,只要在白纸上画些线条打些墨点就是书法艺术。因此他们主张中国书法不需要向前人学、不需练基本功,不需要临帖,也可以不必写中国字。这就是所谓的“与世界接轨”的理论。按照庸俗社会学的解释,与世界接轨就是:凡是西方有的我们便应照着住,凡是西方没有的我们便不能做,如果要做的话便应从西方找到一种与自己类似的东西把自己改造成这种类似的东西,使在西方去卡上一个位置。这就算与西方接轨了,也就是与世界接轨了。过去的二、三十年间,我们的书法理论,就是在做这个事情。全国书协把一个根本不知中国书法为何物的搞法国现代派艺术的熊秉明请到中国来开训练班,帮助中国书法改造到能与世界接轨,这就是中国现代派书法产生的原因。这种现代派理论既经西方移来,当然也就脱离了经过数千年积累的丰富地中国书法土壤了。于是这种理论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对于这种打着改造中国书法,走创新之路的旗号的现代派书法,也借用了现时中国在政治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的大趋势,在书法界形成了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他们提出了书法艺术必须创新,不创新则不成为艺术的反历史的虚无主义口号。于是素以研究书法理论为主的《书法》杂志,当然不敢甘于人后,也就成了这一运动的旗手。它不仅宣传这种西方派理论,还要大力培养实践这种理论的书法作者。它大力宣传以丑为美的创作主张与传统的以美为美的中国书法艺术相对立。在这刊物上连篇累椟的登载这种牵强附会不能自圆其说的文章;一起又一起的推选百佳、两百佳、三百佳甚至千佳、万佳的以丑为美的大家作品,闹得书法界沸沸扬扬,似乎只有他们才是中国书法的救世主;过去数千年的中国书法应当打倒,或彻底打倒,不但打倒还要踏上一支脚要她永世不得翻身。他们闹了好几年,必定这种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命力有限,于是有的略具自知之明者只好退出江湖,而《书法》杂志也不免进退失据了。这正如古寓言的“邯郸学步”,既未学得新步,又失去故步。于是百页的大刊物只好登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勉强维持门面,我不知这些主事者,今后何以度日。历史告诉我们逆天行事者,必自罹天谴。生江南之橘过江则为枳,水土不同也。若要书法艺术成长壮大,还是以回到生养自己的肥沃土壤上来为最好。中国书法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可研究的东西有现存的,也有新从土中挖出的,其规模比任何一个时代都多;如果以食人余唾为快,这既不能肥自己,也不能养子孙。浪子回头可以金不换,浪子不回头便只有自取灭亡了。《书法》杂志要想恢复生机,到可不妨一试。

在过去一段时间,《书法》上曾多次提出:中国书法,是中国数千年农耕社会培养出的一种反映封闭的保守的农耕社会思想的产物,比之当今世界,它是落后的、保守的,与当今的快节奏、快发展的社会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它应当被淘汰。对这种理论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时代。

先生们、朋友们,中国数千年的书法历史真的是那样从未发展,从未进步的顽固保守的东西么?写这种文章的人,是没有学过中国历史,还是见过而不想承认它的存在的呢?中国有一句通用语叫“莫把无知当聪明”他们属不属这类人?或者是由于患了盲目崇拜西方的顽症,故意践踏自己的祖宗而表示自己是进步的,是与世界接轨的呢?

什么是世界,世界是不是只有欧、美和大西洋?没有东方和太平洋?你们和世界接轨,是与西方接轨还是和整个世界接轨?从世界史来说,从来世界文化就分为东方和西方,最早的世界文化它的西方文化就是指以地中海为中心的希腊文化,而后是罗马文化、埃及文化。与此同时的东方则产生了以黄河、长江为中心的中国文化,以恒河、印度河为中心的印度文化,以中亚的红海为中心的波斯文化,以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为中心的巴比伦文化。这些文化由于地域条件不同,各自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和系统。到了中世纪罗马帝国灭亡,西方曾经发生一次百年战争,形成了教皇统治一切的世界最黑暗的时代。于是罗马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巴比伦文化都被消失了。而只有中国文化却在地球的东方不断的延续和发展。于是中国成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那么中国是不是因为它天性的顽固保守而将自己的文化延续了下来的呢?我们的祖宗并不是现在的那些自作聪明的人所想的那样“其笨如牛”的那种人,我们的祖宗他们的智力水平有的可能比我们现在最聪明的人都还要聪明。当西方的希腊文化中出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样的西方哲人的时候,中国也出现了老子、孔子、墨子等为首的百家争鸣的时代。然而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随着中世纪的黑暗时代都变成了历史的过去,而只有中国孔子的儒家文化却成了百代之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孔子在他的思想体系里,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协调人类社会合理生存的道理。他找到了治理国家、治理家庭,治理个人生活的一些必须遵守的公理。这些公理总结起来的一句话就是“仁义之道”。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并不是如现在的那些聪明人所想的一直人民是过的田园牧歌式的和平安定保守的生活。中国也出现过多次少数落后民族入主中原的事实。华夏人(秦以后称汉民族)建立的中国也不是没有灭亡过。但东方的中国却没有像西方中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那种使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埃及文化,甚至巴比伦文化、波斯文化一下都变成历史的垃圾。而中国的中华文化却是国亡而文化不亡。中国有一部书叫二十四史,是记录的中国二十四代国家的兴亡史。这二十四代国家,有的存在了八百多年,有的存在了五百多年,一般的是二、三、四百年,最短的如秦、隋、元前五代的宋、齐、梁、陈后五代的梁、唐、晋、汉、周。是四十多年和九十多年。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由少数落后民族入主中原的有,南北朝的北齐、北魏、北周,和元、清等朝代。特别是元、清两朝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蒙古族和满族建立的,他们曾全面的统治了中国。但是无论是南北朝的五胡十六国,和元、清两代,他们的文官制度都是在接受了儒家的建国思想以后,才建立起来的。如北魏的魏孝文帝,和元代的元世祖忽必烈,清代的努尔哈赤。他们都是在汉民族的知识分子的帮助下,丢掉了自己民族的游牧习性和掠夺为主的生活习惯。接受了中原流行的儒家文化而建立起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的国家制度的。我们在曲阜的孔庙里可以见到各个朝代国家为孔子加封号的碑记,这些碑往往是少数民族朝廷立的碑比汉民族立的碑还要高大。我们知道汉朝时汉武帝是以罢拙百家,独尊儒术而使汉朝的政权得以巩固的。宋代有一个开国宰相赵普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而出名的。这一些民族他不像西方的盎格鲁、撒克逊人那样将西方的希腊、罗马文化加以毁灭以后,再来依自己的以武力掠夺为主的思想建立西方的弱肉强食为主导的掠夺文化。这种掠夺文化直到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后,才逐渐文明化。但是在统治者中以掠夺成性这一点仍未改变,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反动的那一批资产者,仍然称自己是盎格鲁、撒克逊资本主义者。前几年美国布什在世界推行的单边主义先发制人,也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主义的回光返照。

中国的少数落后民族,大多数人在接受了儒家文化以后便逐渐的变成中华民族的成员,有的不仅改变了文化生活习惯,甚至改变了自己的姓氏,如北魏改姓元,西夏的(蒙古人)赫连勃勃改为姓刘称刘勃勃,唐代的西夏人改姓李。按理说唐代的李世民他也不算是汉人,他的高祖父李虎便是羌族的后代。他们都是北周宇文护的大将。但由于他们接受汉文化很早,自己也就把自己当做汉人了。所以中国的五千年文明之所以不断,不是血统的汉人统治不断,而是汉人创造的中华文明具有世界文明无与伦比的生命力。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载荷着中华文明使之存在了五千年。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在不断进步,中国书法也随之而不断发展不断革新,不断进步。从甲骨到金文,到秦篆、到汉隶、到魏碑、到晋的今楷,以及唐、宋、元、明、清各代它都是随着中华文明的物质生活的不断进步而发展为各具时代特色。在它的发展中经历过历史的冲击,战乱的破坏,但它也随着这些变化而不断更新自己,使自己不断的完善化,完美化。这里以今楷的产生为例。今楷产生于魏的钟繇、晋室衣冠南迁江南,王羲之将钟繇的宣示表文稿带到江南长期学习完善以后才创造了今楷。以后即为江南流行的书体。哪里有过几千年平静的农耕文化和田园牧歌。说这种话的人不正见其无知与愚昧么。

中国除了极少数时间在政治上有过封闭和保守而外,至于文化从来都是开放的,不然中国的三大发明就不会传到西方。汉代即有张骞、班超通西域,这个西域便不止现代的新疆,其中的大食、月氏、大秦却包括了东西欧地区。汉乐府“羽林郎”中有一句“耳后大秦珠”的诗句。这个大秦,就是地中海边的罗马帝国。在当时来中国通商的便有赤发碧眼的罗马人。不然秦罗敷的大秦珠就没有来处了。至于六朝时代的西方人更多,我们在敦煌的石窟里便很容易找到他们的形象。至于唐代的“万国衣冠拜冕旒”,更有不少的西方人和海外人。至于朝鲜、日本、越南更不仅到中国做买卖还向中国来学写字、学画画。王羲之、颜真卿的字都成了这些国家的珍品。现在的外国人都承认在十七世纪以前,中国就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怎么可以用封闭二字将它概括了呢?这不是愚昧无知是什么呢?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倒霉了一百多年。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到2009年西方外国人又在算,2010年以前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或再经一、二十年,中国将成为超美国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联合国讨论世界气候的哥本哈根世界大会上,人们都在说中国把西方第一大国的美国挤到了后面去了,这些人不知又会有个什么感觉?也许他们又会说这是外国人将中国人教好了的,或者说是我们向世界接轨取得了成果。我想他们决不会说这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结果;当然更不会说今后的世界应当是向东方接轨了。有位外国人说中国人素来都是听别人说,自己只会点头,而现在是中国人说外国人点头了,他们说这叫争得了话语权。我说那些一力主张中国要与西方接轨的人,现在敢不敢说一下,西方人应该与东方接轨了呢?中国书法是东方特别是中国土生土长的艺术,我们现在应该是主张外国人与中国接轨的时候了。但是可惜中国的书法艺术已经被那些主张向西方接轨的人弄得乱七八糟的了,我们又去拿什么来让人家接呢?本来中国的书法艺术就是中国所特有的;它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之所以为人所喜爱,是它的特有的艺术美。而人们却偏用西方的行为派、印象派等等观点来改造它,弄得书不成书,画不成画,现代的美树立不起来,固有的美又丧失了,而自吹为什么返璞归真,你可以去自欺欺人,而别人却并不受你的骗。于是莫奈何又只好去求老祖宗帮忙了。我真为我们新时代的这批精英感到羞愧无地啊!中国人怎么就养了这样一代不成器的东西。我想《书法》也应好好自省;对中国书法艺术你们到底做了些什么?产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后果。

201019  完稿

 

Tags:告别《书法》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