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习书随笔 / 正文
图为北宋赵佶《瑞鹤图》局部,画心纵51厘米,横138.2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宋徽宗,名赵佶,号宣和主人,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他留存至今的画作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御笔画”,一种是“御题画”,前者出自于徽宗的亲笔,后者则由他人代笔作画,徽宗题款。据考证,辽宁省博物馆藏的《瑞鹤图》即为存世绝少的“御制御画并书”之一。《瑞鹤图》是宋徽宗艺术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与《祥龙石图》、《五色鹦鹉图》一起作为徽宗工笔写实类的三幅花鸟画,是鉴定传为宋徽宗画作的重要标尺。
《瑞鹤图》画面用淡石青添染天色,18只丹顶鹤飞翔于宫殿上空,蹁跹多变,无有同者。又有两鹤立于左右“鸱尾”之上,右边鹤似挺颈高歌,左边鹤曲颈相望,刻画入微,逼真动人。上下左右之间互相呼应,若有节奏。云气缭绕中现出宫殿顶部建筑,正面现出屋顶及斗拱,左右又各现出阙楼的一角,这正是宋都汴梁的端门(也就是宫殿的正门宣德门),点出主题,群鹤来集于此,乃是国运昌盛的祥瑞之兆。
《瑞鹤图》作于1112年,时宋徽宗30岁,其在位的12年间天下并不太平,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几年里,河东连续地震、京畿蝗灾、南方水灾……这位道君皇帝处心积虑地寻找奇花异石和各种祥瑞之物,寻求国家祥瑞所在,想以此稳定朝廷,安抚民心。他听信道士献计,修艮岳,设立花石纲,豢养了许多珍禽异兽,营造并修建延福宫、宝真宫、龙德宫和五岳观等道教宫观等,用石累以万计,民间怨声载道。除了这些,更给京城带来不安的是,崇宁五年(1106年)正月,彗星横扫汴梁上空,天人感应之说相传,这是皇帝触怒了上苍,才引起上苍的警告。
道君皇帝一直期盼着京城上空能出现吉兆。6年后的正月十六,或是他亲眼目睹,或是有人来报,宋宫的正始之门端门上空出现了群鹤盘旋,预兆国运临门、国运长久。徽宗从 “仙禽告瑞”中得知国运“千岁”的吉兆,于是,他精心赶绘此图,在他看来这对安定朝廷内外的人心太重要了。道君皇帝相信有灵性的动植物会预示个人和国家的命运。这些被精心描绘下来的祥瑞将会给他的统治带来信心,也给他的臣属们带来希望,如飞越宫城端门上空的白鹤、玲珑石上的瑞草、芙蓉枝上的锦鸡等。宋徽宗和多少臣子们,都沉浸在这些繁花似锦的“国运”幻境里。
抛开此图创作的政治动因,以艺术的眼光审视作品本身,《瑞鹤图》仍为难得的珍品佳作。《瑞鹤图》所描绘的群鹤翻飞,姿态百变,翱翔生动,笔致精细,各极其态,以鹤之大,演而为小,为飞翔的一群,而又灵动如生,描写的功夫,超越形而入于神,这对绘画艺术而言难能可贵。画中界画屋脊,工细不苟,时有云气涨漫,隐去部分楼层,避免了界画建筑过多的平列线条造成画面呆板,白鹤在黛青色的天空中翻飞,显得格外鲜明,极富盘旋的动感,并且多而不乱,体现了画家把握大场面禽鸟形态的艺术能力。画面后幅瘦金体的御制御书题记和诗,与画风协调,在审美上与画面相得益彰。
《瑞鹤图》虽然为祥瑞之图,但是就在此图创作的15年后(1127年),徽宗被俘,北宋灭亡,即使是不懂得书画气韵的后世观者是否也隐约听见徘徊的仙鹤留下的悠长哀鸣?它们在哀悼气数将尽的北宋王朝和悲哀的宣和道君皇帝。
《画继》载此图是《宣和睿览册》之一。元中期失群散出,为胡行简所藏,入明以来归项子京收藏,清入内府,溥仪以赏赐溥杰为名,连同其他一些书画经天津运往长春伪皇宫。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溥仪携此逃至吉林临江为东北民主联军截获,交东北银行转交东北文物管理委员会,其后,入藏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
猜你喜欢
- 2015-03-18 以爱之名——台湾漫画家萧言中新作暖人心
- 2015-03-13 宋徽宗《水仙鹌鹑图》扛鼎翰海2010秋拍
- 2015-03-12 宋徽宗御制古琴拍价过亿 破世界乐器纪录
- 2014-12-29 80件庞莱臣虚斋名画亮相南京 含宋徽宗真迹
- 2014-07-04 中国古代名作频流拍:谁懂古人心
- 2014-06-30 中国古代名作频流拍:谁懂古人心
- 2014-06-12 认识书画皇帝宋徽宗`
- 2014-06-11 认识书画皇帝宋徽宗
- 2014-06-10 书画皇帝宋徽宗的轶闻趣事
- 2014-06-10 探秘书画皇帝宋徽宗
- 搜索
-
- 04-10艺术如何不老
- 03-30推荐诗集《回眸》方成义 著
- 03-11重庆奉节现三峡库区最老“造纸坊” [组图]
- 03-11全国人大代表杨娟娟:建议将新化安化茶马古道列入世遗申报
- 03-11内蒙古8世纪-10世纪古墓群为蒙古皇族葬俗起源提供考古实证
- 03-10女工怀孕被逼辞职,妇女权益如何保障?
- 03-10饰而杰国际公司中国第二家工厂在湖北孝感奠基
- 03-10渣打人民币环球指数录得八个月最大升幅
- 02-03金农郑燮带动扬州八怪整体价格
- 08-23胡兰成曾称三生石上只有张爱玲名字:终究要等她
- 6682℃台湾画家谢坤山的人生
- 5625℃学“草”先通“楷”
- 5285℃中国书法结体原则感悟
- 5087℃“书”无十年功
- 4451℃线条:中国书法的基因
- 4380℃学习与欣赏书法的三重境界
- 3507℃汉字·唐诗·书法
- 3444℃中国书法存在价值初步探
- 3405℃书法称不上最高艺术
- 3104℃毛泽东与作家孙俍工的书法缘
- 04-10艺术如何不老
- 03-30推荐诗集《回眸》方成义 著
- 08-18让书法架起一座桥——怀念著名书法艺术家王渊华先生
- 07-24细节——九届国展随谈
- 07-24如何面对丧失文化身份的中国书法
- 07-24“主题”书法的发展与流弊——从写到画、到做、到俗(下)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