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当代人物 / 正文
很久以来,张飙心中就埋藏着一个愿望。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愿望其实很简单:写写两院院士。
从5月31日到6月11日,“艺术无限、科技无限”张飙题赠两院院士诗词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共展出张飙创作的100件书法作品。
据介绍,这些书法作品的内容,是张飙在担任《科技日报》总编辑时候,为我国两院院士写的100首诗词。“我一直想用毛笔把这些题赠两院院士的诗词书写出来——用书法艺术来歌颂科学,歌颂科学家,表达我热爱科学、热爱科学家,崇尚科学、崇尚科学家的一点心意。”张飙说。
从2005年12月到2007年3月,张飙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写了700多件作品。现在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从中选出的100件。“有些字写了四五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在张飙的眼中,那些著名科学家,既是良师,亦为益友。“他们既先进伟大又平凡感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国家的英才,社会的财富和现代化的希望”。“我爱他们,我们应该爱他们”。张飙说。
写每位科学家,张飙都有一股按捺不住的激情。如在词牌《鹧鸪天》中写晶体结构分析方法理论家范海福:“常将真情写霄汉,路难体残,心河更灿烂,问君怎得壮志展,炎黄燃胸炽炽焰。”在同一词牌里写地质学家程裕琪:“穷物理,探本源,奥秘最处是自然。男儿所慕在峻岭,高山所在是伟男。”
他写的100多位著名科学家,没有一个雷同,但都准确地勾画和反映出了每一位科学家的鲜明特点。如在词牌《鹧鸪天》中写我国著名药物化学家、肿瘤研究家黄量院士:“万事缘从认真起,功成业败一念分。去癌魔,斗病瘟,百药纷繁撷奇珍”。在《蝶恋花》中写地质学家郝诒纯女院士:“秀女偏爱大漠海,寸寸柔肠,尽寄荒野外。魂系白垩穿烟霭,古生地界擎巨鼐。千山孕情千石彩,万里寻秘,心燃万钟爱”。
其实,看看张飙的简历,不难发现这位书法家兼诗人、词人是个自学成材的典范。
1946年8月,张飙出生在河北省滦南县农村。1964年,毕业于唐山一中,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69年底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从1978年从事新闻工作一直干到2000年初,整整22年的新闻生涯。张飙既不是书香门第,也从未迈进过文科大学的门槛。但他从工科跨到文科,再步入书法,的确是个自学成材的典范。
张飙真正产生学习书法的动力,是在唐山一中上高一的时候。一位语文老师看到有的同学钢笔字写不好,毛笔拿不起来,就语重心长并带有批评的口气说,“你们应该学会写字,作为中国的读书人写不好中国字,还称得上是中国人吗?”此话对张飙刺激极大,鼓舞也极大,他暗自下决心学好写字,攻下书法。他按照语文老师的要求,在学习之余,刻苦临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法帖一一苦临。
在张飙上大学期间,与其他全国大学生一样参加了“文化大革命”。由于他的毛笔字写得好,很多大字报由他来抄写。他抄写大字报极为认真,都当作书法创作一样对待。不但把内容写好,还要认认真真写一个大字的标题。每当他抄写的大字报内容贴出来之后,都有不少人围着看,有人看大字报,有人看他写的字。有一次学校两派“打派仗”,大字报对垒,张飙写的大字报和对方的大字报贴在一起,居然由于张飙的字写得好,就有人转而支持了他这一派,这就更加坚定了他学习书法的信心。
1969年底张飙大学毕业,先后在成都784厂任技术员,在四川省委宣传部工作,在《中国青年报》驻四川记者站任记者和站长,后来在《中国青年报》任副总编辑、《科技日报》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主席,中国艺术报社长,在长达36年的工作生涯中,始终一以贯之地学习研究书法和从事文学创作。
自1978年到2000年的22年的新闻工作中,他一方面从事新闻工作,一方面从事书法和文学创作工作,将新闻与书法和文学创作有机结合在一起。社会上公认的是,他把书法艺术带进了新闻界,把诗词创作引进了新闻写作。
1982年,张飙在《中国青年报》工作时,他和几名记者把记者宿舍命名为“夜游斋”,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他都和同仁们在“夜游斋”一起研究切磋诗书和篆刻艺术,他们把毛笔字挂在宿舍里,大家一起讨论。张飙等中国青年报记者的业余书法篆刻活动,当时就有《北京晚报》、《武汉晚报》等多家报刊报道。
1985年,张飙担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常常要值夜班。凌晨4点下班后,他不回家,而是站在夜班编辑的桌子前写毛笔字,尽管上了7个小时的夜班,但一写书法,心境变得平静,写两个小时一点也不觉得累。张飙分管的美术摄影部,力主以媒体普及书法艺术,邀请了著名书画家李铎等人在报上开书法讲座,很受欢迎。
1992年,他在《中国青年报》时开办了“人物彩照”栏目,时常采写当时社会上的优秀青年比如张国立、伏明霞、陈晓旭等等,记者采写的通讯写好后,张飙就为其配一首词或一首诗,用毛笔写出来,这样,既是诗词作品又是书法作品。后来,他担任《科技日报》总编辑时,开办了“院士风采科海甘辛”栏目,采取同样的手法报道我国科学界的泰斗人物——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每篇报道都配一首诗词,受到了科学家们的欢迎。
“展出的这些作品,或者诗词质量未必高,书法水平未必高,但心是真的,情是真的。”张飙说。
猜你喜欢
- 搜索
-
- 12-09游良耀:政界大儒游嘉瑞
- 10-09福建省老年书画艺术协会名誉会长宋峻书法作品选登
- 04-26青年书法家王永正
- 09-30访谈:聂成华谈艺术创作
- 11-14儒雅正大 妙造自然——谈张保庆先生的书法艺术
- 06-17郑世证——从闽山深处走来的书法家
- 03-11话说三老——柯文辉先生访谈录
- 01-06左学荣书法作品
- 12-03肝肠自许洁如冰
- 12-03“三生”有幸 满门墨香
- 27786℃华国锋书法欣赏(组图)
- 11792℃碑学大家郭沫若
- 9095℃白石老人的文采
- 8318℃青年书法家王永正
- 8086℃林散之
- 8014℃沈鹏
- 7755℃海阔天高 才情任挥洒——访张海先生
- 6939℃儒雅正大 妙造自然——谈张保庆先生的书法艺术
- 6866℃“三生”有幸 满门墨香
- 6579℃刘炳森先生二三事
- 09-28雅调高文陆秉仁
- 09-17近代书法家 张伯英
- 09-11赵长青就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系列活动答记者问
- 09-06军旅书法竞风流——访中国书协副主席申万胜
- 09-06静寂里也有人生——穆棣访谈
- 09-06诗人书家旭宇
- 09-06翁同龢碑帖兼融的书法艺术
- 06-04启功先生在当代的意义——兼论启功先生的字外功
- 06-04诗人林岫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