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人物 > 当代人物 / 正文

茹氏父子

shxw 2007-12-05 当代人物 评论

    陕西关中平原,一马平川,古长安在这里,十三朝古代首都之地,文化氛围浓厚,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的书体:秦李斯小篆,汉程邈隶书,三国北魏时魏体(楷书的一种),唐楷、行草并形成了中国古代灿烂的书法艺术。

    三原则是古长安郊区和北大门,这里也是人才辈出,仅书法家古代暂且不说,仅中国近现代书法家就有很多人。其中位于西北首镇——古鲁桥的书法家就有茹欲立、茹士安父子,刘自椟、谢德萍等,这在全国是少有的,本文就茹氏父子作以简介:

    茹欲立(1883—1972)字卓亭,陕西三原鲁桥镇人,早岁,家境贫寒,弃学从商,好读书,有文才,长于诗,乐于书。1898年入三原宏道高等学堂,同于右任为同窗好友,1905年茹被选派首批赴日官费留学生,加入同盟会,创办刊物《夏声》,回国后,1911年任陕西政府秘书长等职,1931年出任南京政府审计部部长,“双十二”事变同蒋介石政见不和。1938年,茹欲立同周恩来、林伯渠多有接触,并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48年,茹先后送子、侄四人去解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茹欲立先后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北检察署副检查长,全国政协委员,陕西人大代表,曾受到毛主席的接见。茹先生一生向往真理,勤业笃学,淡泊明志,刚直不阿的性格为中国有识之士所敬仰倡导,尤其是他精湛高超的书法艺术则名垂史册。

    茹欲立先生诞生在“西安碑林”的故乡,这也成就了先生的美梦。他一生不管个人处于什麽荣辱环境,众多碑帖、拓本不离床头,随手翻阅,一生临古帖、古碑不放手,随处就书,并融会贯通。

    茹老先生学书之泛,涉猎多样。以魏体见长,爱好汉隶,广临秦篆、二王法帖、唐楷、宋元明清刻石。往往临习数百十遍,深得其要领。他尊重传统,又不拘泥传统,讲求书法风格的多样性。他一生的书体主要是中小副作品,目前,尚未发现有榜书或斗笔提写的作品,三原县编有《茹欲立书法集》。

    他的作品集1944年于右任题字《卓翁墨宝》全国政协副主席屈武先生赋诗盛赞其:“三原于(于右任)茹(茹欲立),革命先驱,银钩铁画,名世以书。北魏风意,各有所殊。我敬于公,亦佩服茹”。于右任及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先生礼赞其书法:“清风誉神州,翰墨博古今”。茹欲立老友章士钊盛赞:“卓立开张茹卓亭,偶缘王会入神京。空闻四裔传碑版,谁识三原有老成”。中国书法协会原主席沈鹏称为“魏晋型范辛亥风,三原不独重于公。艺苑南岸争春日,无废茹翁八法功”。长安画派创始人之一石鲁云:“先尊以治学惟厚,余亦仰之望之”。

    茹欲立先生代表作有墨品魏体《七发》《九歌。河伯篇》草书《陶渊明诗句》行书《武候庙》,隶书《入宅一首》等,碑刻有于右任之母《于母房氏墓志名》等。

    茹欲立先生有两大弟子:一是他的儿子茹士安先生,一是原中国书协理事、陕西书法协会主席刘自犊先生(刘为茹老先生夫人之外甥)。

    茹士安:(1920—2003)三原鲁桥镇人,早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曾任西安半坡博物馆官长,他在其父熏陶下,自幼酷爱书法,勤习汉隶北碑,并博采众长,书法魏书含隶,变化多样,同时,他还是“长安画派”人物之一。亦喜丹青,所习画做,同石鲁、赵望云同出一辙,他晚年喜好草书,并善用鸡翎笔书写,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率领书法代表团一行人专车去西安碑林参观,在西安朱雀门外他的寓所拜访了他,他为人和善,后来他又送了我几副作品《郁离子》等。今天,面对故人,不能不纪念。我在网易博客中国书法家协会圈子中,对西北大学费秉勋教授书论评到:“回忆和怀念过去就是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我想以我的这句话作为本文的终结。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