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篆刻 > 印学杂记 / 正文
程迟生 是粗犷还是粗俗
■朱以撒
阅读2010~2011书法报·书法海选中的程迟生的十余方篆刻作品,感觉还是单调了一些,还有一些粗鄙、粗俗的气息。
在当今众多的篆刻作品中,如果划两端来欣赏,也就是精工细腻与粗犷张放两个类型,于这两类型内再各自进行调节。精工者可极其精细乃至精密,毫厘不爽,甚至难以挑剔其误差,其精到、准确、工稳的确是达到了一定的深度,让人感叹其所下工夫之不虚,非浮光掠影而成。这类作品以理性为之,在做过细的功夫过程中磨炼自己体察入微的心性、脾性。当然也有些作品落入了匠气、俗套,成为工匠之作。因此如何既精工又不落窠臼,的确值得思索。而另一类创作则更多是以意为之,所谓意刻,大刀阔斧,猛厉诡谲,变形夸张,重趣味重形式,又冲又切铁笔纵横不可阻遏,由此而见豪爽快意,如明人安磐所说:“禀灵含异,各充其极。”
程迟生十余方印,可以归为后面这一种类型,很大胆、很痛快。这些作品可以看出他对古玺所下的工夫,尤其是在生变、改造上的本领。尝见有印家对古玺把握往精致里发展,入其微且洁净、润泽,明隽清圆,巧妙纯粹,其婉转一目了然。程迟生虽以古玺为范,已远非忠实于古玺之形神,而多变其形,以己意度之,使其粗壮朴茂起来。如“谋道”(图1)、“书里金屋酒中身”(图2)、“敬心慈爱”(图3)诸印,都是情思放纵、奏刀无碍之结果,其利落冲动,气之达,刀法之约,挟海上风涛。印章与书法有所不同。书法幅式可无限大,甚至大到书写尽兴,使情调之淋漓过程全部释放。如今的印章也大了起来,然而对比之下,大的还是有限,还是限制在一定的方寸之中——因为印章大而无当,也就难以言说刻了,而是其他敲凿手段了。程迟生的印章虽然不大,却往往流露出豪纵之气,也反映了用刀之锐利、突兀、斩截的果断和不加修饰,可以说放意、放手。从这些印章的气息可见其发展已经远离了安和、含蓄、敦厚这些特点,而是剑拔弩张、气象森严。每个人有自己的审美倾向,无可厚非,只是这样的阅读再三,还是以为过于尖刻,由此很醒目,也很刺目,就如同一柄剑,缺乏一个适合的剑鞘,它的美感相应地遗失了。这当然牵涉到自身的认识。清人叶燮曾说过:“惟有识则是非明,是非明则取舍定。”这句话对任何从艺者而言都有助益。
程迟生的每一方印都在造型上进行了多变的处理,使之不规矩。意在多变,也往往超出寻常的章法。如“敬心慈爱”(图3)一印,在空间安排上都非常态,有字占大部空间,有字则显逼仄,离奇怪异,反一般欣赏习惯而行,使之头重脚低,几欲颠覆。“会昌城外高峰”(图4)更为加剧,“会、城、峰”三字均取长势,而“昌”脱节。这样的安排方式也迥出常规,超过常规欣赏经验,让人意外。可以看出他对于字形之捭阖、挪移、变动十分强烈,以此而让人触目惊变。
程迟生这一类粗放印章就是审美趣味中的丑。形固然多变,变到丑态毕露就无路可走了,接下来是不是走更为极端的丑?丑不加提炼也就是丑鄙不堪,粗俗难耐。元人杨载说得好:“若雕刻伤气,敷衍露骨,此涵养未至也,当益以学。”我与程迟生素不相识,不知其学识,但杨载此说,对每一个只重外在形态的艺人来说,都是一剂良药。墨守造型成规,空间变化意识麻木当然是一种不足,因为缺乏空间感四平八稳,也就常使一印之章法死水一潭。由此想变者多,这般变那般变,知变者和不知变者都在变,爱怎么变就怎么变,至于有多少美感在内那就不管了。如程迟生的“谋道”(图1)、“敬心慈爱”(图3)之类的印都是因变而丑陋,乏美感可言,由于丑陋而刺眼,为人所记取。印之痕迹,狞厉是可以成就美感的,如同远古一些饕餮之类的器物,并不因狞厉而不美。如果只在外在形态让人触目惊心,也就太简单化了。
相比于白文,朱文会细致婉约一些,没有那么猛厉的奏刀气味,如同嘈杂之声远去,静穆渐渐上升。如“仰观俯察”(图5),就相对婉转自在,显出游刃自然非攘袖瞠目状,气息也质朴浑穆,使人能以平和之心态、平常之眼光加以审视,不被尖刻粗俗所扰。但是朱文印也有线条过于破碎之弊,如“庭中犊鼻”(图6)一印,尤其“庭中”二字。也许作者认为自己并没有造作,是读者误读了,但是这种印面效果给人的真实感也太少了。外在效果很能吸引人,但我们更需要的是——有没有更多的内涵让我们品味。
程迟生的印章,尤其是白文,可以当一幅图案来欣赏,有图案效果,如“书里金屋酒中身”(图2),也颇似一些井架或高压线路,笔画几何形态多,尖刻外出,应该说是有损于美感的。应该有所钝化,使其不那么尖刻锐利,少一些外在的咄咄逼人,多一些浑厚、敦厚乃至憨厚的元素。没有节制地逞其锋锐,使其生硬、简单、单调,为别人所不敢为,以为创造,也就走到另一面了。
程迟生之篆刻当然也有粗犷的一面,更多的还是粗俗的一面,粗犷和粗俗是不一样的,从外表看都有粗的特点,但品味起来就见差异了。粗俗就是一种世俗化的表现形式,很粗、很躁,技法不讲究,横冲直撞,以为有情有意,放手奏刀即可,忽略了其中还有许多粗中有细的制约和要求,因此少有自觉的调节,爱怎么刻就怎么刻。粗中有细——这是一句很中肯的老话,作为篆刻,一枚印章,无论如何粗,都要含有高贵的品质,这些高贵的品质就是锤炼而获得的,而绝不是我爱怎么刻都行。粗俗到了最后就是恶俗。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审美理想品位,与他的实践不可分。
宋人陆九渊说衡量一个人“且如读史,须看他所以成,所以败,所以是,所以非处”。程迟生的篆刻,今日感受如此,往后还待继续看他。
- 上一篇:马士达篆刻作品
- 下一篇:很难见到的毛泽东印章
猜你喜欢
- 2014-06-03 粗犷多姿 不拘成法——《郑长猷造像题记》临摹
- 2014-04-24 娇慵妩媚或粗犷豪迈:当代绘画中的两个女性极端
- 搜索
-
- 01-28印泥的收藏和使用
- 08-15中国四大名砚简说
- 08-15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二十 许雄志
- 08-13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九 张弓者
- 08-08巴林石玛瑙冻的形成与保养知识
- 08-08端砚著名坑洞有哪些?
- 08-08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八 葛冰华
- 08-05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七 陈国斌
- 08-04端砚名家:陈洪新
- 08-04浅谈篆刻的运刀
- 6855℃篆刻常用章法要领
- 3061℃篆刻讲座:章法分布50例(一)
- 3032℃印章名称
- 2843℃篆刻讲座:章法分布50例(二)
- 2838℃民族精神的一种范式:金石精神——篆刻艺术意识形态论
- 2482℃篆刻工具
- 2277℃篆刻刀法
- 1506℃刘源篆刻作品选登
- 1459℃篆刻入门基础知识
- 1426℃战国朱文官玺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