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篆刻 > 印学杂记 / 正文
在古今之間別開生面----张铭篆刻
作者:李刚田
张铭是当代引人瞩目的中青年篆刻家之一。一位艺术家的作品之所以能引起同道们的瞩目,总有其过人之处,当代中青年篆刻家的作品,有些以其全新的形式特征而夺人,有些以其独特的线条质感表现出新意,又有些以摄取新奇的篆书素材入印使人耳目一新,而张铭是以其稳健而又能个性突出的印风,在当代篆刻的大千世界中特立独行,在“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之中成就了自己独特的印风。
人世间作事为艺,都表现在把握“度”的能力上,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篆刻家的创作能力、作品高下的表现就是其对“度”的把握。刻了近二十多年印的张铭对此深有感触,他说:“我近年的创作,一直在这两者(传统与现代)之间游移,这种表面上看似的不确定性,流露出的,是自己对于传统无法割舍和对现代创作理念向往的心态……”,一个篆刻家风格的形成,决定于其对传统与现代之间“度”的把握,张铭对此非常审慎。篆刻艺术特殊的美是经过数千年时光、无数印人的心智积淀而成,舍弃传统完全另立炉灶,刻出的印很可能已经不是“印”了,但如步趋于传统样式而拒绝当代,无疑同艺术创作的本质意义相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对“度”的定位表现看张铭的审美选择,在古与今、表现与内涵、艺术的普遍美与篆刻的特殊美之间,张铭“不薄今人爱古人”,在创作中他对传统篆刻中内在的金石意味与印面的形式表现并重,古典印式与现代的形式构成力求无间融合,传世烂铜印的班驳古貌,在创作中他以刀情石趣,笔情墨趣来表现。他并不拘泥于古典样式,但他十分重视古典精神,他并不刻意追求新奇,但他却十分重视印面大效果对视觉的冲击力。
从张铭篆刻用刀中,看他对“度”的把握。我们不好将他的用刀套入某种概念或程序之中,就印面的线质玩味,他用冲刀刻出了切刀的效果,其中运用了披削等技巧,可以说他的用刀是复合型的,不择手段,但求效果,其线质在斑斓古貌之中别具刀笔的清爽,这种刀下的清爽之气,或许来自韩天衡先生对他长期而潜在的影响所致。他用刀既不是在石面上纵横驰骋,一味痛快,又不是行刀不见起止而意味深藏不露,在疾与徐、藏与露、明快与模糊、刚与柔之间把握自己的风格定位,形成自己不与人同的刀法语言,印面上往往看似妙手偶得,实质处处经营。
在用篆方面,也讲究质古与装饰的合度,基本上以质古朴厚为其用篆主调,但细节上的修饰也很精心。他用篆多直接来自古玺汉印之中,如取其它金石文字或简帛书入印,则作适合方寸印面的变化处理。他印中的书法美是潜在的,是有意而无形的,在印面的具体形质上,则是篆刻中的篆法体势和刀与石的表现。张铭非常重视章法上的视觉大效果,有很强的留白意识,他印中的留白一方面直接来源于古玺,以古玺印中的布白规律运用于创作之中,另一方面他将当代创作的艺术形式不露声色融合其间,使他的篆刻既有大效果的动人,细细读来又能耐得品味、古意盎然。
整体来说,张铭的作品表现着古意与天趣,但其中贯注的是现代创作手段和理性的思维。因为他入传统较深,所以他深知篆刻艺术特有的规定性;因为他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一位富于想象力的艺术家,所以他又试图突破传承的种种规定。对此,他有着深刻而痛苦的体验,他说“作为从传统中走来的我,想要彻底摆脱传统的束缚是很困难的,既然传统予我诸多恩泽,想背弃也很痛苦。只是觉得从发展的角度看,有点委屈自己,因为依凭自己的审美个性,是不希望看到有过多传统烙印的东西,不过好在作品里还有一点自己的意思,也庆幸与前人刻的不太一样”。读了张铭的这一段自白,想起他的老师韩天衡先生的一句名言:“传统万岁,出新是万岁加一岁,” 张铭在追求这万岁加一岁的境界。
- 上一篇:篆刻系列评论之三 林健
- 下一篇:端砚著名坑洞有哪些?
猜你喜欢
- 2015-03-15 中国印李岚清篆刻书法艺术展在印度尼西亚国家博物馆开幕
- 2015-03-13 金陵篆刻王刻章上万枚 50斤石头刻“印王”
- 2015-02-10 81枚大佛印石背后:80后篆刻家的执着与责任
- 2015-02-02 谢纪元书法篆刻展在西安开展
- 2015-01-27 长三角三省一市十印社篆刻精品联展(合肥巡展)
- 2015-01-19 上海书法篆刻作品安徽展亮相合肥
- 2015-01-09 第二届中华妈祖文化全国书法篆刻大展入展名单
- 2015-01-04 枣庄篆刻家向万印楼捐赠作品
- 2015-01-04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征稿启事
- 2014-12-31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正式启动
- 搜索
-
- 01-28印泥的收藏和使用
- 08-15中国四大名砚简说
- 08-15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二十 许雄志
- 08-13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九 张弓者
- 08-08巴林石玛瑙冻的形成与保养知识
- 08-08端砚著名坑洞有哪些?
- 08-08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八 葛冰华
- 08-05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七 陈国斌
- 08-04端砚名家:陈洪新
- 08-04浅谈篆刻的运刀
- 6855℃篆刻常用章法要领
- 3061℃篆刻讲座:章法分布50例(一)
- 3032℃印章名称
- 2843℃篆刻讲座:章法分布50例(二)
- 2838℃民族精神的一种范式:金石精神——篆刻艺术意识形态论
- 2482℃篆刻工具
- 2277℃篆刻刀法
- 1506℃刘源篆刻作品选登
- 1459℃篆刻入门基础知识
- 1426℃战国朱文官玺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