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篆刻 > 印学杂记 / 正文
100多年前的晚清,在篆刻史上诞生了一个天造奇才,他就是赵之谦。赵之谦,浙江会稽人。字撝叔、益甫,别号冷君、悲盦、铁三、无闷等。晚清著名艺术家。他在书法、绘画方面都有创造性的建树,在碑刻考证、诗文研究等方面的造诣颇深。但最能代表其艺术最高成就的则当推篆刻。赵之谦是一位极具才情的篆刻大师,其篆刻初宗浙派,进而对秦汉玺印,宋元朱文、皖派篆刻均有深邃研究,他从邓石如使用各种篆文入印受到启发,将秦权昭版、汉碑篆额、古钱币、镜铭等篆体广泛地入印,取材广泛,刀法传神,意境清新,开创了兼用六朝造像、阳文款识的新形式,开辟了篆刻的广阔道路,走出了前无古人的印学创作之路。
清道光九年,赵之谦生于绍兴城内开元寺东首大坊口一家道中落的商人家庭。家中小本经营,其家原本薄有田产,能勉强维持生计。赵之谦天禀颖性,少而好学。14岁时母亲积劳成疾而殁。当赵之谦十五岁时,又因兄长为仇家所诬,一场官司,迫使赵家卖田鬻产,从此家道中落。赵之谦在他家境破落之时与范敬玉结婚,时年19岁。范敬玉较赵之谦年长一岁,在家时随其父默庵先生读书,遍读五经四书,喜为诗,写字亦佳。赵之谦《亡妇范敬玉事略》说范敬玉六岁时求父授书,母亲安抚她说:“如你是男孩,当读书明理,既是女的,就算了吧!”但她坚持读书,认为女的不应矮男的一截,“七年,遍五经,喜为诗,书宗率更(欧阳询)。”范敬玉常鼓励丈夫“不在—科名上图幸进,要在学术上开先路”。在一个功名行的年代,这是一般妇女所不能企及的,真是不仅有学,而且有识了。婚后赵范俩人生活虽然艰苦,但彼此伉俪情深,相勉以义。尤其是范敬玉对赵之谦更是关心体贴。过了一年生了一个女儿,也长得十分聪明、活泼可爱,在贫苦生活中,又增了一份负担与乐趣。
道光三十年,赵之谦受绍兴知府缪梓赏识,纳入幕中,司职府上的文案笺奏等事务。其时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发展,席卷江浙,赵之谦随缪梓辗转温州、福建一带。而范敬玉则留在绍兴主持家务。同治元年,太平军攻克绍兴,赵之谦家因战火被焚,亲友亦遭杀戮。范敬玉携女避难至母家,不久之后,而年仅一岁多的幼女惠榛夭折,范敬玉肚肠寸断,不久遂病殁于绍兴娘家,年仅三十五岁。因战事影响,赵之谦直到两月以后才在福建得知妻女过世的消息。当“家人死徙,屋室遭焚”的噩耗传来,赵之谦伤心不已,“我妇死离乱,文字无一存。惟有半纸书,依我同风尘。”、“今我不陷贼,生存非我喜。洁身对君父,负心与妻子”两个恩爱的人从此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世间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此,接到家书,赵之谦悲痛欲绝,改号“悲盦”并刻“悲盦”一印,刻款云“家破人亡,更号作此。同治壬戌四月六日也。”。往事历历在目,共贫贱,交勉以义的妻子与他永远地离别了,另一端的亡妻和亡女成了他永远的牵挂。表达爱的方式千变万化,海誓山盟的说辞也越说越新,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赵之谦不可能有现代社会一般的表达方式,赵之谦选择了拿起一方方印石,通过他自己的才情,将他的哀思寄托与方寸之间。当年夏天,赵之谦将他的斋号取名“二金蝶堂”,在“二金蝶堂”的边款中,赵之谦记述了十七世祖万里寻父金蝶扑怀的故事,感叹自己遭离乱、丧家室的遭遇,希望自己的妻子也能像金蝶扑怀一般回到他的身边。两年之后,赵之谦刻了一方在“餐经养年”的印文。印的边款一边为佛像,在另三面的边款中赵之谦记道:“同治三年上月甲子正月十有六日,佛弟子赵之谦,为亡妻范敬玉及亡女惠榛造像一区,愿苦厄奚除,往生净土者.”赵之谦内心的苦痛也可见一斑。即使是再多的时间也消磨不了他内心的忧戚。与吴昌硕、黄牧甫相比,赵之谦的篆刻作品数量上要少很多,而在他为数不多的篆刻作品中对妻子的哀悼之作占了很大一个部分。“悲盦”印之外赵之谦又连续刻了“如今是云散雪消花残月阙”、“家屋漂临长逝者皆不返矣”、“如梦方觉”、“我欲不悲伤不得已”、“苟全性命”、“不忍便用诀”“俯仰未能弭,寻念非但一”、“安定”等印文寄托对妻女的思念。
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刻骨铭心的爱,现在已经被所谓的流行歌曲所浅薄化了,今天两人愿成为蝴蝶翩翩一起飞,明白爱你爱的就像老鼠爱大米,后天枕着你的名字难以入眠……,赵之谦没有歇斯底里,也没有声嘶力竭却是刀刀血痕饱蘸深情。背叛俯拾皆是的当下,今天的我们看到那入石三分的刀痕和那一道道深深浅浅的线条时,这石头记录的爱情实在让我们汗颜。
- 上一篇:当代篆刻家吴颐人的斋号由来
- 下一篇:沙曼翁先生:倡“正路”反“野道”
猜你喜欢
- 2015-03-15 568万美元红木办公桌创美国家具价格记录
- 2015-03-15 中国印李岚清篆刻书法艺术展在印度尼西亚国家博物馆开幕
- 2015-03-13 金陵篆刻王刻章上万枚 50斤石头刻“印王”
- 2015-03-13 568万美元红木办公桌创美国家具价格记录
- 2015-03-13 木比金贵 黄花梨刷新拍卖记录
- 2015-03-12 天价书画中有拍品无市场拍卖记录(图)
- 2015-03-11 木比金贵 黄花梨刷新拍卖记录
- 2015-03-11 天价书画中有拍品无市场拍卖记录
- 2015-02-10 81枚大佛印石背后:80后篆刻家的执着与责任
- 2015-02-02 谢纪元书法篆刻展在西安开展
- 搜索
-
- 01-28印泥的收藏和使用
- 08-15中国四大名砚简说
- 08-15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二十 许雄志
- 08-13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九 张弓者
- 08-08巴林石玛瑙冻的形成与保养知识
- 08-08端砚著名坑洞有哪些?
- 08-08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八 葛冰华
- 08-05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七 陈国斌
- 08-04端砚名家:陈洪新
- 08-04浅谈篆刻的运刀
- 6855℃篆刻常用章法要领
- 3061℃篆刻讲座:章法分布50例(一)
- 3032℃印章名称
- 2843℃篆刻讲座:章法分布50例(二)
- 2838℃民族精神的一种范式:金石精神——篆刻艺术意识形态论
- 2482℃篆刻工具
- 2277℃篆刻刀法
- 1506℃刘源篆刻作品选登
- 1459℃篆刻入门基础知识
- 1426℃战国朱文官玺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