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画闻 / 正文

感受色彩——写在画外的感想

兰亭书童 2007-08-01 画闻 评论
        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天。不过,在一个小空间里,还有着另外一个夏天,她只属于斑斓的色彩!

  7月15日,由《中国美术》杂志策划的《虚拟——2007原子空间青年油画提名展》在广州建设大马路的原子空间画廊拉开了序幕。这里,展出了刘荣坤、管朴学、刘大明、王文军、黄礼攸、朱者赤、喻振海等七名青年油画家的新作。从他们的创作里,我们找到了构建他们自身语言的一个共同之处——色彩。无论是直接或间接的绘画方式,还是对空间的阐述、对梦的描绘……一个个不同的故事,一个个不一样的人物,全都是串联在他们纷呈而活泼的每一笔色彩之上。


  这个展览有一些专有名词:虚拟、真实、浮躁、沉潜和虚静、古典、现代、印象派、后印象派、表现主义、抽象主义、后感性、图式、个人符号……以及一般名词:艺术、油画、颜色、写生、创作……我想要对每一位看了这个画展的,或是将要去看这个画展的人说:“忘记或是抛弃这些词语,以及其背后所指的。只有眼前的每一幅画,以及画家用色彩构造出的画里画外的生活,才是我们可以感受的和应该感受的一切。”刘荣坤在《思念》中刻画了一个男子端坐着的半身像,那用红色堆砌起来的上衣,毫不保留地展示出画中人对生命或生活的热情和执着。画的背景,涂抹了大片大片的紫色,伴随着男子手中的半截香烟缓缓升起的浑浊的烟雾,还有远方一棵似花的植物和一只孤独的小鸟。我相信这一切,再加上男子那张被碎笔触划出的深藏在若有所思之中的面孔,观者要去领略作者的“思念”一词已是没有了距离。再看刘大明的《春天的远山》,那些错落的山脉与河流,以及散落在其中的抽象的线条和符号,这都蕴涵着很强的现代性与解构性的特点。他下意识地安排了一个冷灰色的大风景,然后不经意地留下几笔此时显得特别诱人的暖颜色,正是因为如此暧昧的契机,一个特别的春天、一幕别样的风景便轻轻地留在观者的记忆里。其实,画家笔下的每一块颜色,都是来自于他们生活和生活里外的世界的声音,是最原始最纯静的声音。这个声音,可以让公众面对艺术时,用不着敬而远之,用不着不懂装懂,用不着费尽心思或是不屑一顾……它是每个人都可以切身感受到的声音,没有半点遮掩。


  画布是一个可以无限创造,无限想象的空间。但是在眼下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艺术家在全面而宽阔的思维空间前,在现代科学和物质基础前面临更多的选择,同时又面临新的依附和限制——架上艺术一度出现了萎靡的倾向,留给画布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受到日本超平面的影响,于是“游戏”、“动漫”、“虚拟”、“后人类”、“日常生活”、“商品消费”这些网络时代的符号纷纷被涂抹进了画布。从外表的沉闷和感伤,到内心的苦闷和癫狂,从青春感伤到青春残酷,画布已经成了更多青年画家用来释放自己的压抑和苦闷以及追逐潮流时尚的战场。可谓是硝烟四起啊!可喜的是,这次在原子空间画廊展出的画作,让我看到七位并不时髦的青年画家。他们仍在坚持,在释放属于他们的画布里的每一种可能。我们眼前的,都是他们通过直接、活泼的绘画方式找到生活中的属于他们自己的记忆。那是一种不加修饰的沉浸在色彩之中的快感。


  每一个人都曾梦漫般地在月光日影中沉思冥想,在鲜花盛开的大地上转侧顾盼。无言地垂坐、倚靠、停立、凝望或穿行……为的就是寻找着感觉、行动与思想的均衡。这七个青年画家,正是用他们的色彩和语言创造出一个构成它自己存在的空间,以便他人可以从中看到生命的延续和成长,看到生活的精彩和活力,就像是一个真实的存在物。这些随性的画作并不缺乏内在精神的联贯性,那种超越现实情节的意境让它们总是受到一种突如其来的对整个自然的直觉感受和一种自发而本能的情感的激发,画家亦藉此抒发了自我的强烈愿望。


  没错,画中的每一笔颜色都是我们在生活的空间里企盼希望的升华,体验思想的自由、生命的完美、语言的朴质和内心的童话,从而轻松愉快地生活,延续生命的流逝。来吧!这个夏天,我们在这里找寻属于自己的一抹颜色。

Tags:写在   感想   色彩   感受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