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画闻 / 正文

民办美术馆风起云涌 省美术馆面临机遇和挑战

兰亭书童 2007-12-24 画闻 评论

美术馆当作城市名片和标志性文化建筑,列入城市建设规划的重点。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一些县乡、村镇甚至是街道办事处都建起了具有相当规模的美术馆。


  黑龙江省美术馆是我省惟一的官方美术馆,也是建国后较早成立的地方性美术馆之一,1962年10月建馆之初就举行了北京市美术作品展,何香凝、吴作人、艾中信、董希文等十几位在国内极负盛名的艺术家的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等作品,让哈尔滨人第一次近距离地领略到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巅峰之作。后来的徐悲鸿、古元、力群、彦涵等人的经典作品展,更是感染和影响了几代人。很多龙江人就是在省美术馆的熏陶、帮助下走上了艺术之路。一直到今天,省美术馆还以版画和俄罗斯油画收藏而翘楚国内美术馆界。


  然而,在众多民办公益美术馆风起云涌的今天,有着45年历史的黑龙江省美术馆显得有些老迈和无力。记者看到,由于馆舍年久失修,美术馆里很多墙体都出现了严重裂痕,楼顶甚至出现了凹陷,展厅内的展板已经使用了十几年。为了生存,在文化市场最不景气的时候,省美术馆把最好的展厅租了出去,现在的展室面积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美术馆里经常冷冷清清,有时甚至一天都没有一个参观者。由于展览太少,美术馆经常关闭。一个月前记者在采访时曾遇到这样一幕,一位外地画家来到哈尔滨后,在黑龙江省美术馆吃了“闭门羹”,原来这里无展可观。


  官办展馆期待重生


  由于硬件不足,让省美术馆失去了很多展览优秀作品的机会。一位工作人员说:“我们也很想搞一些既能符合大众口味,又能迎合高端需求的优秀作品展览,但由于受到硬件设备的限制,这样的想法很难实现。”这位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没有最基本的安全防盗设施,近年来很多优秀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都委婉地拒绝了来自省美术馆的邀请。


  “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展览越少,市场越少,回报越少,经营越难搞。”省内一位著名画家认为,只有不断地面向群众举办一些展览,才能普及提高市民的鉴赏水平,同时也可以吸引有资本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文化事业当中来。展览的过程就是培育文化市场的过程。


  刚刚建立美术馆的我省著名画家李士学说:“美术馆靠展览活动是不可能维持的,要有自己的独立运作方式。”他所提到的“独立运作”方式就是指走多元化道路,做展览、艺术交流、租场地、艺术品投资交易……资金来源的相对多样化是很多民办美术馆正在探索的“以馆养馆”之路。


  “官方美术馆的窘境是全国性的,但上海、深圳等地的美术馆已经通过多元化之路走出了困境,这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省美术馆馆长张玉杰说,“目前省美术馆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短缺。政府的扶持是必不可少的,但更关键的还得靠我们自己。”今年5月深圳观澜2007版画双年展上,我省五件北大荒版画精作入选,数十件北大荒版画作品在版画交易会上被抢购,成交额达20万元。巨大的市场潜力大大坚定了省美术馆人重振辉煌的信心。


  借建馆45周年之际,省美术馆从4000余件馆藏作品中选出100余件昔日难得一见的精品,向市民免费开放展出。他们期望把这次展览作为一个振兴的信号。据了解,美术馆场地回收已经在酝酿中,馆内修缮也已经提上日程。


  用我省一位老画家的话说:而今再提起黑龙江,更多的是在感叹之中有一种梦想——就是能在家乡的展馆中享受一回国家级甚至是世界级的绘画展览。


  相信这一天不会遥远。

Tags:美术馆   风起云涌   机遇   面临   挑战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