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四川灾后文化重建基本完成非遗数字化工程

兰亭书童 2009-11-24 热点透析 评论
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二十三日在此间透露,四川灾后文化重建中,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工程基本完成;今后将进一步完善羌族非遗的保护。

  他介绍,以“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为载体的数字化工程,精心收集了成都地区入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八十余个项目,建立了四川地区完整的非遗名录体系。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完善羌族非遗的保护。


  实施一年的《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覆盖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绵阳市汶川县、理县、茂县、北川县等七个重灾县、二十二个乡镇。在这个过程中,重点主要抓项目、抓工程和进行传承人的保护。灾后重建六成以上的资金都用来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在七十多个专项规划中,包括了羌族文化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等的建设。


  他表示,政府将文化保护和市场化产业化结合起来进行,创新出一种新的文化传承方式,使民族文化传承者在这个过程中既传承了本民族的文化,又通过传承文化致富增收,实现了“以文化发展促民生”,目前羌绣等开始走向市场并获得不错反响。


  目前国家财政投入四川灾后文化重建资金总额超过七十亿,但其中关于非遗保护的只有四亿,尚有较大缺口,因此他希望有更多像范曾一样的有识之士能对此予以关注、援助。


  著名艺术家范曾二十三日在此间捐款三百万元人民币,援助四川抢救、保护羌文化,专项用于羌文化灾后重建。


  范曾出生于诗文世家,擅长中国人物画,兼长诗文、书法及文化艺术史研究。十多年来多次向西部失学儿童复学、南方冰雪灾害等项目捐款,并在汶川地震后向灾区捐赠了一千万元。

Tags:数字化   重建   灾后   工程   文化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