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裁云制霞采瑰宝 动墨横锦著文章 海岩访谈录

兰亭书童 2010-08-30 热点透析 评论

   编者按:

    近期,在北京潘家园天雅古玩城举办的 “伍炳亮海南黄花梨家具作品展”开展,本次展出的家具选自伍炳亮从艺三十多年来所制作的一部分海南黄花梨家具精品,均具有“材艺双美、型精韵深”的特点,极具艺术投资收藏价值,获得了前来参观人士的一致好评。据伍炳亮先生介绍,其中多款精品均已被著名作家、收藏家海岩先生收藏。而海岩眼界高逸精准,购藏渊深海阔,家中尚有更多的仿古家具精工重器秘而不宣,从未对外公布展示。近期海岩先生正在大兴土木,建构一个中国传统风格园林建筑群——黄花梨养习馆,计划将所有的藏品纳入该环境中陈列展示。海岩对传统家具的爱好缘起何处?十余载的购藏玩赏中又有哪些认知与感悟?耗巨资建黄花梨养习馆本意与目标又是什么?为此,本刊记者邓雪松对海岩先生进行了此次专访……  

图片一  海岩

    邓雪松:首先感谢您接受本次访谈,在前期多次的交流沟通中,不难看出,您对传统家具以及黄花梨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有利于传统家具传承发展的各类活动也是积极参与和推动,请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传统家具感兴趣,被传统家具中的哪些因素所吸引呢?

    海岩:对于传统家具的喜欢应该是在十年前了,有个小故事是起缘。那时和几个朋友路过北京燕莎的元亨利明清家具店,我想下车去看看,朋友们说这个不能看,那里卖的是黄花梨家具,看了会中毒,就拔不出来了。听他们这么说,我越发要下车一看究竟,结果,果不其然,这一看,中毒到现在还没有消退。在此之前,其实我比较喜欢西式家具,看了明式风格的家具后,更被明式家具那种简淡清雅、不事张扬的绚美打动,而且随着年轻的增长,个人的审美口味又慢慢的向自己的本土文化回归,这就是根。中国人自小接受的文化和生活环境,对中国古代文化潜移默化的感受和了解,时刻在血液里流动潜藏,总有一天会涌动扩展,寻求外在的融合,传统家具就是我的这个融汇点。

    邓雪松我看您目前的藏品中,以黄花梨的仿古家具为主体,其中有一部分是伍炳亮先生的作品,请问您对他的作品是怎么评价的?另外,您的藏品中精工重器很众多,那么在涉足这一领域的初期您是如何把握选款定位的问题?

    海岩:是的,我现在收藏的家具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伍炳亮先生的作品,而且以黄花梨居多。他身居岭南,而我长期在北京,很长时间都互不相识。他以前在北京有个分店,从我开始喜欢黄花梨仿古家具的时候,基本把北京市场上的家具店逛遍了,那个时侯对伍氏兴隆的家具就比较关注。我身边很多朋友玩收藏,马未都和我很早就熟悉,他逛市场也很多,他自己主要收古旧家具,看到仿古家具做得很到位的就会推荐给我,所以,好几件东西都是马未都推荐,带我去伍氏兴隆北京的店面选购的。那个时侯和伍先生并没有见过面,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情是,我在伍氏兴隆看到过一张紫檀的四出头官帽椅,规格较大,型制磊落大气,尤其是靠背板的那块紫檀用料规格大,油性足,材质非常优异,让我一见倾心。马未都也极力推荐,结果问伍炳亮先生,他说是自己用的,不愿意卖,为了这把椅子马未都打了三次电话,最后伍先生才勉强答应,那个时侯给我的印象是他做生意好像有些傲气。后来接触过,大家熟悉了后,发现伍先生为人豁达豪爽,而且纯朴守信,后来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伍先生因为有高仿制作家具的经验和工艺,在制作中采取了特殊的风化打磨工艺,而且眼光独到,制作的家具造型拿捏精准、色泽内敛醇厚、意蕴深刻平和,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与魅力,我认为他是这个时代仿古家具艺术之集大成者,必将在中国传统家具的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你提到我涉足仿古家具收藏初期选购家具的问题,在那个时候我就对明式风格的黄花梨家具情有独钟,购买的就是明式风格的黄花梨家具。选款定位的问题,其实是个不断学习和渐进提升的过程,我这十年中也不断的在更新和淘换,一些不太喜欢的家具也陆陆续续的卖掉,用家具换家具,甚至还有用一批家具换一件精品回来的事情,所以,这十年也是个去粗存精的沉淀过程。再者,我觉得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在本质上和传统家具是相通的,而且明式家具是由文人所设计与引导的,因此我上手还算比较轻松。

   1 2 3 4 下一页  

Tags:著文   瑰宝   访谈录   裁云制霞采   动墨横锦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