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佳书不如孬画? 书法家当反思

兰亭书童 2013-04-12 热点透析 评论

  “二级市场?你指的是什么?”在2013年春拍蠢蠢欲动之际,拿书法二级市场的话题去询问书法家,竟得到这样的答案。不能说他孤陋寡闻,只能说书法界对二级市场的主体——拍卖的形式实在陌生。

  明清时期形成的书法市场,在上世纪50年代禁绝“经济账”之后又过半个世纪,还是和拍卖行业若即若离。中国画、油画和当代艺术在拍卖市场日渐受到关注和追捧,而中国文化精髓的代表——书法,却一直不温不火,难见声色。最顶级的中国画大家的作品与最顶级的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价格相去甚远,而且兼擅书画的创作者,其书法作品的价格也难以望中国画价之项背。

  “佳书不如孬画”,使得两年前中国书协和匡时拍卖合作的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专场成为重要书法机构涉足拍卖行业的少数成功案例。由于成交价和成交率的双低,各大拍卖公司相继取消只占整个大拍数量的百分之几的书法专场,有的只保留了明清及民国书法的专题。

  为何书法界无意试水拍卖行业?“这个问题有难度。”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回答道。书法家的答案,表明这个问题并不仅仅与市场有关。

  应当有一根准绳

  “目前市场乱象丛生,市场基础还很薄弱,我都不愿意进入市场。”中国书协副主席言恭达认为,市场不规范、认识偏颇和审美错位的现象,是书法在市场中未能如其他视觉艺术门类一般“如鱼得水”的症结所在。当代书家进入拍卖市场的主要有刘炳森、启功、沈鹏、欧阳中石、王镛等几位,其他中青年书家偶然有,也是寥若晨星。与当代中国画、油画动辄百万元、千万元的成交价相比,他们的书法价格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最高不过几十万元,最低的只有几千元。二级市场缺失的窘状,很大程度上与一级市场的混乱有关。

Tags:标签   标题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