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学堂 > 书画院校 / 正文

天使的诱惑始末

兰亭书童 2007-09-24 书画院校 38 ℃ 0 评论
1、天使的诱惑

  康学儒


  艺术进入当代时,它不再是高高在上,供人仰望;也不是关在画室,闭门造车,自娱自乐。在今天,艺术是一种舆论。艺术必须走向大街,深入到生活中去。它是对与我们的生活与生存紧密相关的各种问题的监督,是对时时出现在我们身边却时时又被我们所遗忘或弃之不顾的人们或议题的关注。所以,当前卫艺术和后前卫艺术被体制和市场所消解时,我们便呼唤一种新的前卫性艺术——更前卫艺术——的出现。


  更前卫艺术应该是专挑社会的“刺”,其尖锐的角色在于时时维持着警觉状态和批判意识,公开提出令人尴尬的问题,不让似是而非的事物或约定俗成的观念或现象带着走。它所依据的是现代性的普遍原则:“在涉及自由和正义时,全人类都有权期望从世俗权威或国家中获得正当的行为标准,必须勇敢的指证,对抗有意无意地违犯这些标准的行为。”(萨义德语)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当下问题的批判,这就是更前卫艺术存在的意义,也是《天使的诱惑》所要表达的意义。


  2、“天使的诱惑”之前后


  李金烛


  行为之前


  天使的诱惑的起因很简单,我们在课堂上讨论艺术表达自由的时候我举了个在报纸上看到的例子,某市有三名大学生扮医生在街头行为艺术的时候被警察以某个影响市容之类理由带走了。大致情况是三名大学生身穿染黑的白大褂,面部涂黑,头带听诊器给人民币听诊安静站在街头的时候,被警察以某项罪名带走了。


  原报道我们是找不到了,如有发现,会感激不尽。撇开其他因素,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公民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和自由,艺术家的创作表达受法律限制和保护,但不是制约的讨论。王老师希望我们以这个事件为契机来进行有关艺术体制与法律方面的实践和讨论。


  然后以康学儒同学和我为策展人来重新策划这个行为活动,其他同学以表演或者自愿批评的方式参与活动。然后就有了天使的诱惑这次集体校园活动。


  活动对我们是个锻炼,因为策划一个活动要协调多很多方面的东西,实践中很多东西不象课堂上学到的那么简单。和王老师商量的结果想把这个展览办成纯学术的,当下性的,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可能每个做展览的人都应该有这个想法吧?然后老康开始着手展览方面的具体事宜。下面是康学儒关于这次行为艺术零碎地一些记录。(康学儒《“天使的诱惑”之始末》)


  “天使的诱惑”之起,来源于我们课堂的一次讨论。李金烛举了个在报纸上看到的例子,某市有三名大学生扮医生在街头行为艺术的时候被警察以某个影响市容之类理由带走了。至于当时的具体情况,也就是说,那三个大学生是如何以以具体行为方式来反应和表现一个关于医疗问题的,我并不十分清楚。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以他们所实施的那个行为艺术为范本,再做一次来为他们的行为艺术进行支持,让“支持”本身也成为行为艺术,这就有了后来由我和李金烛策划的“天使的诱惑”。其经过如下:


(一)


  3月29日,当我把这个想法(以医疗为契机,做个行为艺术)告诉王康(后来我们行为艺术的总监)时,他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当晚就打长途,求助老家的朋友解决行为艺术所需要——白大褂——道具,答应为我们提供赞助。这是我没料想到的,毕竟,就这么不经意的一次聊天,就促成了我们的这个展览,因为,他基本上提供了我们所需要的一切。


  (二)


  3月30日,王康打来电话,说衣服一定搞定,总共九件。当晚,我完成了这次行为艺术的策划方案。在方案中,明确了此次行为艺术为集体行为艺术,人数在9人左右,最后在完成作品时,共有10人参加。当人数敲定以后,我们在2004级美术学系QQ群中发布消息,消息为:我们将要举办一次行为艺术,希望大家踊跃参与,根据自己的兴趣,可以参与到表演之中作为行为艺术家,或者是作为学术批评。当晚,美术学系有4人(其中4人为史论班学生)以行为艺术家的身份与我们取得了联系。


  (三)


  4月2日。我将我们做行为艺术的想法征询美术学系老师的意见。当时,陈斌——美术学系辅导员——的答复只有一句话,“行为艺术,这个有点敏感。”然后就没了下文。鉴于此,我们再也没去找系上的其他领导。


  (四)


  4月3日,我到了黄桷坪,主要目的为搜寻行为艺术家。因为去年在501仓库举行过一个国际性行为艺术展,恰好有一位我认识的——大四油画系——名叫郝朗的学生参加了展,所以,我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他能参加进来。通过同学的联系,我得知郝朗不愿意参加,原因为,他即将毕业,正在忙着进行创作。其次,他在那次国际行为艺术节上表演的行为艺术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所以,他不想再搞行为艺术。相对于郝朗的冷漠,另一位艺术家——闫凯(他以前自己做过一个形位艺术)却是满怀热情。同时,通过电话联系,美术学系又有2人参加,一位是大二的小师妹——王蓓蕾,另一位是我们同级搞摇滚乐的崔轲。通过崔轲的介绍了,又有一位大三影视系的同学——叶丹加入了我们的行列,至此,我们这次参加行为艺术的艺术家全部敲定,5男5女,真正称得上是一个男女平等的艺术展了。


  (五)


  4月4日早晨,我们就此事向学院的有关部门提出申请,以争得支持。部门领导表态,让我们作与学院教学活动有关的展览。而我们所做的行为艺术具有强烈的社会针对性,所以,学院是不支持的。我明白他说的话,就是让我们多做些主旋律的东西,而对于这样具有问题意识的展览,特别是行为艺术,他们是有担心的。不过,他答应我,如果在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作的话,他可以为我们提供场地(团委的一个活动室)。


  下午,我找到油画系的同学,找他帮我们做海报,因为她女朋友——罗艳玲是学设计的。做海报的过程比较简单,是我说他做,颇有滋味。


  (六)


  4月5日,我找到了王小箭老师,向他征求意见。他讲解了半天关于什么是行为艺术,什么是严格以意义上的行为艺术。最后,他看了设计的海报后,坚决地劝我门放弃,因为海报中用了人民币票样,他说这是用毛来做政治波普,并且他认为我们的行为艺术没有意义。


  和王小箭道别后,我打长途向远在上海的王南溟老师请教,他让我们与鲍栋联系。


  (七)


  4月6日,我打电话给鲍栋,他让到他家找他。中午到了他家。他正在午餐。饭后,我们谈了两个多小时,他认为我们的行为艺术——大夫戴听诊器听人民币——有点单薄,他建议我们去现场——医院做,这样效果会好些。


  (八)


  离开鲍栋家后,我反复的琢磨,直接去医院做,会有很大的风险,况且,我们的行为艺术是反应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如果去一家医院的话,就好像我们是针对某一家医院,这会将我们的行为艺术狭隘化。所以,选择行为艺术进行的地点,成了我们难决策的问题,也因为这个问题,我们的展览被迫推迟一个周。


  (九)


  4月13日。在这一段时间,经常是王南溟老师、赞助人长话联系。经过反复的商讨和妥协,我们最终决定在新校区做。于此同时,我们最主要的听诊器(本来是设想以借或租的形式获得,这之前我们找了好多和医院有关系的人协助我们,但均未成功,因为数量太大)也在重庆南坪医疗器材店购买到,到此,我们的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十)


  4月15日。我再次到黄桷坪。主要做的就是完成海报的打印。行为艺术命名为“天使的诱惑”。时间为4月17日。地点为新校区女生寝室下一楼,为了引起舆论的注意,在海报即将打印前,突生灵感,将场地取名为“地下艺术空间”,其实,我还没去过那个地方,也就是说,我还不知道哪个地方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十一)


  4月16日早晨,拿到了赞助。这是第一次做展览得到的赞助,觉得应该好好纪念一下。


  中午,拿到海报,但因上面出现了一点问题,只得重做。这之间,就是急的团团转。下午两点拿到海报,在老校区贴了两张后,就匆匆坐上赶往新校区的车。在新校区,重庆大学贴完海报,已是下午5点,离我们的展览时间还不到20个小时了。


  晚上,我们去看学院为我们提供的场地,但结果是不太满意,因为那所房子场地很小,况且窗子很大,并且是落地的,人在里面,就像关在玻璃笼子里的动物,完全不适合做行为艺术。但转机即在此事发生,我们发现旁边的一间不错,空间很大。没有窗子,就像地下仓库,并且和我命名的“地下艺术空间”完全吻合,所以让我们特别兴奋。当机立断,就在这个空间作,不管它是属于学院哪个部门的(因为我们当时不知道这个空间是学院哪个部门的),我们就在这儿做定了。如果明天谁来干涉我们,那我们找领导来解决。当夜,我们打扫,收拾好场地,只等来日。


  (十二)


  4月17日。早晨5点起床,打电话给王康(总监)。9点,在校园内贴上写有“天使的诱惑”的路标。此时,所有行为艺术家都已到齐,《重庆晚报》的记者也已到了。11:30分,已有同学前来观看。


  12:00整,行为艺术准时开始。现场气氛严肃,10位艺术家做着不同的动作,严肃认真的用听诊器听钞票,陆陆续续前来的同学为了一大圈。晚报的记者忙着不停的拍照片,带相机的同学们也不放过每一个艺术家。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重庆大学的学生也前来观看,并表示对这次行为艺术和美院的这种氛围有特别的好感。


  1:00整,在一片掌声中,我们的行为艺术宣告结束,感谢我们的行为艺术家,这些年轻的美院的学生。同时感谢我们的摄影者,以及给予我们支持和指导的老师们。


                             2007年4月17日

Tags:始末   诱惑   天使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