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学堂 > 书画院校 / 正文

“天使的诱惑”行为艺术参与后感

兰亭书童 2007-09-24 书画院校 评论
有幸参与“天使的诱惑”行为艺术的动作“表演”,对此次行为艺术感受颇深。“天使”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被人期待的角色,就如艺术应该是打破固有传统的一样。就如新电影《爱情呼叫转移》中,“天使”给人们美好的理想,却仅仅是理想。而今,当原来的“美好理想”也成为“问题理想”的时候,“天使”们的价值取向与社会责任该如何衡量?此次行为艺术让观者思考“天使”们(当然不仅仅是“白衣天使”)在这个社会中显露出来的问题,而大部分人处在这个社会,不认为这是一种问题的时候的悲哀。

  第一,“天使的诱惑”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策展人在前言中提到:“更前卫艺术应该是专挑社会的“刺”,其尖锐的角色在于时时维持着警觉状态和批判意识,公开提出令人尴尬的问题,不让似是而非的事物或约定俗成的观念或现象带着走。”今天的艺术不再是精英艺术,它必须从象牙之塔里走出来,走到社会中,走到大众中间,从“艺术圈”走向为大众。行为艺术家可以关心自我感受,可以召集公众参与,但更有责任提出社会问题。策展人们经常提到,展览一定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尤其是行为艺术在当代社会中,能提出问题,引领社会发展方向,是其重要意义。“天使的诱惑”中“天使”一词颇有微妙性,行为艺术中的“天使”们通过同一主题“白衣天使”来表达此作品的语言形式。而我也幸运能作了一个小时的“天使”。通俗化的解释“天使的诱惑”,即指物质与金钱对于白衣天使们的诱惑。但是仅仅这种直白化的行为艺术不是我们所要指向的全部问题,在这个社会中,不仅是白衣天使,花花绿绿的各种“天使”们或许正在偷笑艺术家们还没有穿上他们的衣服,更糟的是肯定有很多“天使”们没有意识到我们展示出的这种有问题的价值观不是问题。我们要指出的是整个社会的各种各样的“天使们”面对“诱惑”的反映,而不仅仅把此责任狭隘的单单给大夫们。


  第二,“天使的诱惑”动作的表现。


  我们十位“天使”在表演之前也挖空心思思考表现手法,通过各种不同的动作,表达一位价值取向有问题的“天使”所能出现的动作。或是表面善良、动作娴熟而内心却隐瞒不住对金钱的欲望的“天使”,或是表里同一、被金钱蒙蔽住眼睛的表达出对物质的向往的“天使”,或是单独,或是互动。与其称之为“表演”,不如说是“表现”,因为在一个小时之内,我们要表现的仅仅是一个或两个动作,这种有点极端的表现方式目的是让观者感受此动作的寓意性。当一个动作或者是一场表演被赋予了“行为”的含义的时候,它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动作表现,就如小便池被放在美术馆内的时候要打破的就是被人约定俗成的观念,我们没有杜尚那么伟大,我们只是想表达一个想提出的问题。


  第三,“天使的诱惑”作为行为艺术的尴尬。


  行为艺术是进入后现代以来出现的一种艺术形式,行为艺术到发展如今有很多好的,能反映社会问题的,但不知为何能进入大众眼球的仅仅是那些以艺术为名义而做出表现手法极端、血腥的、难以让人理解的行为的所谓的“行为艺术家”们。更多的更够反映社会问题的艺术却仅仅是在艺术圈流传,大众根本不去关心,同样起不到唤起大众问题意识的作用。“行为艺术”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是个敏感的话题,即使在一个环境相对宽松的艺术圈子中。行为艺术相对于架上绘画、装置等能够更直接、更容易的表现社会问题,必然引起相关利益部门的厌恶。“天使的诱惑”最初源于王南溟老师给我上《艺术制度与法律》时的一个话题,就是三个学生在街头表演行为艺术被抓的事件。试想,如果我们把“天使的诱惑”搬到街头会不会也因为“扰乱社会秩序”等被抓,由于诸如此类问题,“天使的诱惑”在表现空间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另外,“天使的诱惑”当作为一个行为艺术展现给观者的时候,媒体表现的极为关注,但是,媒体对于行为艺术的所要提出的问题给浅显化了,把苗头仅仅直接指向了医院的大夫,例如现在报纸与网络上流行的醒目的标题为《讽刺医德缺失 大学生扮白衣天使为钞票听诊》的文章,让社会的读者们很难再深入的去理解行为艺术真正能反映出来的问题,由此对作品产生部分误读。在此之前,我们的策划人康学儒担心出现此类问题,故意写了篇阐释“天使的诱惑”的文字给媒体朋友们提示,但还是没有避免问题的出现。或许媒体的宣传也是大众对行为艺术误读的原因之一。

Tags:行为艺术   参与   诱惑   天使   后感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