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我爱种黄花,黄花嫌我俗,灌溉顺定时,殷勤还不足。花开两三枝,不黄又不馥,朵含终不开,叶茂层层绿。无聊酒一樽,难把新诗促,人生天地间,岂能尽如欲。不怪菊无情,只恨我无福,来年少种菊,放情多植竹。冬日叶长青,春融笋如玉,苦求锦入目,不若笋烧肉,滋味美而鲜,且可充饥腹。”1894年春,在徐州云龙书院求学的张伯英,自嘲为颠生,在折扇上写下了这首《种菊歌》,送与友人慕秋先生。诗中流露出旧时文人调侃式的淡淡伤感,在那以获取功名就是评判书生优劣的唯一准则的封建社会,张亦难逃其中。年轻的他也彷徨迷惘,在俗与雅之间,在花与竹之间……他不得不发出由衷的感慨:“苦求锦入目,不若笋烧肉。”有一种对人生的释然和解脱的意味。在那无尽消逝的时光中,多少书生壮志未酬,才华与青春陨落在那无情的黑暗年代。
《种菊歌》不仅诗文优美,而且书法精妙绝伦,用笔精雅,体态安详,风格秀逸,飘飘如凌云仙子,给人一种疏朗、淡定、从容的感觉,俊而不俗,柔而不弱,超群脱化。线条静穆柔和,灵动妩媚,特别撇捺两笔,极富表现力,如裙带飘拂,意态飞扬,具有浓厚的魏碑意趣。虽然当时的张伯英不过二十出头,但已尽古人之变,创出了自家的风范。他的学生启功先生曾赞其师曰:“点画沉着,使转雄强,楹联大字,如在便笺之上,殊不见有意用力处。始警勺翁于书艺之功,如熔铜铸鼎,只在指腕之间,而莫知其力如何运化至于斯境矣。”
《种菊歌》的诞生至今已有百年,在物欲横飞的今天读来还是那般清新,张伯英不愧为真正的名士,他的出世梦幻思想及他的诗人气质,空茫而迷人。
- 上一篇:战国青铜器铭文艺术的启示
- 下一篇:《兰亭序》真迹下落考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3-17浅谈元画的风格及技法
- 03-17石鲁书画作品辨伪
- 03-17方楚雄:接续花鸟画文脉
- 03-09张大千笔下的仕女画:庄严与世俗
- 03-04冯钟云:笔墨之中的灵韵与自由意志
- 03-02章庭钰——中国画坛十大巨擘献礼两会
- 02-10谭贵清——中国当代十大巨擘献礼全国两会
- 02-06中国古代书画名迹的著录
- 02-06禅画与文人画的区别
- 02-06周昉《簪花仕女图》为唐代孤本反映仕女形象特征
- 20712℃王羲之如何写成天下第一行书?
- 10446℃书法与乐趣
- 9121℃书法还能坚持多久?
- 780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6523℃漫谈故宫藏晋唐宋元书法名画
- 6167℃楷书卢中南
- 5796℃书法(行草)歌
- 5647℃我国邮票上的书法艺术
- 5571℃启功先生的坚与净
- 5401℃中国山水的审美境界
- 06-1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11-06吴门书派概述
- 10-22忆启功 写启功 学启功
- 09-26苏州园林书法略说
- 09-24揭姓历代书家
- 09-21帖学五人谈
- 09-19历届兰亭书法节回顾
- 09-19古代绍兴书家概述
- 09-17现代书法今昔谈
- 09-13论法帖中的避讳现象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